去年,叛亂分子經過數月的艱苦戰鬥,終於控制了皎梅鎮(Kyaukme)——該鎮位於連接中國邊境和緬甸其他地區的主要貿易路線上。
皎梅橫跨「14號亞洲公路」,這條公路在二戰期間被稱為緬甸公路。許多人認為,「德昂民族解放軍」(TNLA)奪取皎梅是反對派的關鍵勝利。這表明,2021年奪取政權的軍政府的士氣可能正在崩潰。
然而,就在這個月,軍方僅花了三週就奪回了皎梅。
這座小山城起伏的命運鮮明地表明,緬甸的軍事平衡如今已大大偏向軍政府。
皎梅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在德昂民族解放軍控制皎梅期間,軍方每天發動空襲,將皎梅的大部分地區夷為平地。空軍戰機投下了500磅重的炸彈,砲火和無人機也襲擊了城外的叛亂分子陣地。大部分居民逃離了該鎮,不過隨著軍方重新奪回該鎮,他們開始返回。
「皎梅和昔卜每天都在發生激烈戰鬥,」德昂民族解放軍TNLA發言人塔爾·帕恩·拉本(Tar Parn La)月初告訴BBC。「今年,軍方增派了士兵、重型武器和空中力量。我們正在竭盡全力保衛昔卜。」
自從BBC採訪他以來,軍政府部隊也收復了昔卜——這是德昂民族解放軍去年佔領的最後一座城鎮,並恢復了對通往中國邊境道路的控制。
這些城鎮失守的主要原因是中國力挺軍政府,支持其12月舉行選舉的計劃。該計劃遭到廣泛譴責,因為它排除了翁山素季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該聯盟贏得了上次選舉,但其政府在政變中被推翻),而且緬甸大部分地區正處於內戰狀態。
正因如此,軍方目前正竭盡全力收復失地,以確保選舉能夠在這些地區舉行。今年,軍方取得了更大的成功,因為它吸取了過去的失敗教訓,並獲得了新的致命技術。
特別是,軍方針對反對派在使用廉價無人機方面所享有的早期優勢,從中國購買了數千架無人機,並訓練其前線部隊如何使用這些無人機,從而取得了致命的打擊效果。
軍方還使用了速度慢且易於飛行的動力滑翔傘,這種飛行器可以在防禦薄弱的地區盤旋,並高精度投擲炸彈。此外,它還使用中國和俄羅斯提供的飛機進行無情轟炸,造成今年平民傷亡人數大幅增加。據信今年至少有1000人喪生,但實際死亡人數可能更高。
另一方面,支離破碎的反對派運動因其固有的弱點而舉步維艱。
它由數百支裝備簡陋的「人民國防軍」(PDF)組成,這些部隊由當地村民或逃離城市的年輕活動人士組成,但也包括一些來自民族叛亂組織的經驗豐富的戰士,這些叛軍與中央政府的戰爭已持續數十年。
他們有自己的議程,對緬甸少數民族多數派懷有深深的不信任,並且不承認由2021年政變推翻的政府組成的民族團結政府的權威。因此,這場運動缺乏中央領導。
如今,這場內戰已經持續了四年多,造成數千人死亡,數百萬人流離失所,情況再次逆轉。
2023年10月,撣邦三支民族武裝聯盟發動反軍方攻勢——這場行動被稱為「1027行動」。此前,緬甸大部分地區針對政變的武裝抵抗已持續兩年多,但進展甚微。
「1027行動」改變了這一切。這三個自稱「三兄弟聯盟」(又稱兄弟會聯盟)的組織——德昂民族解放軍(TNLA)、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MNDAA)和若開軍(AA)——為此次進攻準備了數月,部署了大量無人機和重型火砲。
他們出其不意地攻占了撣邦北部約180個軍事基地,並在幾週內佔領了其中約180個,控制了撣邦北部大片地區,迫使數千名士兵投降。
這些令人震驚的勝利被更廣泛的反對派運動視為武裝號召,而國防軍(PDF)則趁著軍隊士氣低落之機,開始在自己的地區發動攻擊。
隨著穆斯林「兄弟會聯盟」沿著「14號亞洲公路」向緬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推進,人們公開猜測軍政權可能會垮台。
但這並沒有發生。
「這場衝突爆發之初,有兩件事被誇大了,」國際戰略研究所研究員摩根·邁克爾斯(Morgan Michaels)說。
「撣邦的三個叛亂組織有著長期的合作歷史。當其他組織在2023年看到他們的成功時,他們也同步發動了各自的攻勢,但這被誤讀為某種統一的、全國性的反對派正在向勝利邁進。第二個誤讀是軍隊士氣低落。士氣確實低落,但還沒有低到指揮和控制崩潰的程度。」
軍政府在2023年底對其損失的回應是啟動強制徵兵運動。成千上萬的緬甸年輕男子選擇逃離,躲藏或流亡海外,或加入抵抗軍。
但超過六萬人加入了軍隊,補充了疲憊不堪的隊伍。雖然缺乏經驗,但他們發揮了重要作用。叛亂分子消息人士向BBC證實,新招募的士兵與無人機和空襲一起,是扭轉戰場局勢的因素之一。
「武裝衝突地點和事件資料項目」(Acled)的高級分析師蘇蒙(Su Mon)表示,無人機賦予了軍政府決定性的優勢,鞏固了其在空中的優勢。該計劃專門收集武裝衝突的數據。她一直在監測軍方對無人機的使用情況。
「抵抗組織一直告訴我們,幾乎持續不斷的無人機襲擊殺死了他們的許多士兵,迫使他們撤退。我們的數據還顯示,軍方空襲變得更加精準,這可能是因為有了無人機引導的加入。」
同時,她表示,更嚴格的邊境管制以及中國對軍民兩用產品出口的禁令,使得抵抗組織更難獲得無人機,甚至更難獲得組裝無人機所需的零件。
無人機價格大幅上漲。而且軍方現在擁有更先進的干擾技術,因此許多無人機都被攔截了。
「德昂民族解放軍」並非唯一撤退的少數民族武裝。今年4月,在中國的強大壓力下,「三兄弟聯盟」的另一個組織——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MNDAA)放棄了臘戍。臘戍曾是撣邦軍方的總部,也是去年叛亂分子佔領該地時備受矚目的戰利品。
「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現已同意停止與軍政府的戰鬥。撣邦叛亂組織中勢力最強大、裝備最精良的「佤邦聯合軍」(UWSA)也屈服於中國的要求,同意停止向緬甸其他反對派組織提供武器彈藥。
這些組織在邊境地區活動,需要定期與中國接觸才能正常運作。中國只需關閉邊境口岸,並拘留一些領導人,即可迫使他們遵守要求。
在更南邊的克倫邦,軍政府重新控制了通往其與泰國邊境第二重要過境點的道路。
一年半前佔領了公路沿線軍事基地的「克倫民族聯盟」(Karen National Union,KNU)將其損失歸咎於新徵兵、新無人機以及其他克倫民兵組織的背叛。該聯盟甚至失去了萊凱考(Lay Kay Kaw),這是一座由日本資助於2015年為「克倫民族聯盟」建造的新城,當時它是與中央政府達成的停火協議的一部分。
在鄰近的克耶邦,抵抗組織聯盟兩年來一直控制著該邦的大部分地區,軍方已經收復了德謨索鎮(Demoso)和撣邦境內的莫拜鎮(Mobye)。此外,軍方也在北部的克欽邦以及實皆省和曼德勒省的爭議地區推進。
然而,在緬甸許多地區,軍政府的行動並不順利。武裝抵抗組織控制著若開邦和欽邦的大部分地區,牽制軍方,甚至在一些地方將其擊退。
摩根·邁克爾斯認為,軍方近期取得勝利的一個因素是,它只將兵力集中在具有戰略意義的地區,例如主要貿易路線以及軍方希望舉行選舉的城鎮。
皎梅和昔卜都被指定為投票地點,這一點頗具啟發性。緬甸政府承認,在緬甸330個鄉鎮中,有56個鄉鎮將無法進行投票;但反對派認為,實際數字會更高。
兩年前,中國對邊境少數民族武裝的影響力本來可以阻止他們發動「1027行動」,但在當時,中國選擇不這麼做,其背後的原因幾乎可以肯定是出於當時對在與軍政府結盟的部落控制地區激增的詐騙園區的不滿。
「三兄弟聯盟」將關閉這些詐騙園區列為其首要目標。
然而,如今中國全力支持緬甸軍政府。它承諾為選舉提供技術和財政援助,並提供了明顯的外交支持,今年安排了兩屆軍政府領導人敏昂萊(Min Aung Hlaing)與習近平的會晤。儘管中國對2021年的政變及其巨大的破壞性後果感到不安,但中國仍然堅持這樣做。
「中方反對緬甸生亂生戰」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8月表示,這或多或少概括了中國的擔憂。
「北京的政策是防止國家垮台,」邁克爾斯說。「它對軍政權並無特別好感,但當軍政權看似搖搖欲墜時,它就將其視為國家崩潰的徵兆,於是介入。」
中國在緬甸的利益眾所周知:兩國擁有漫長的邊界;緬甸被視為中國通往印度洋的門戶;也是中國西南地區油氣供應的門戶;許多中國公司現在在緬甸有大量投資。
由於其他外交措施均未取得進展,中國透過此次選舉鞏固軍政權的選擇很可能會得到該地區其他國家的認可。
但即使是中國也難以結束這場戰爭。軍方對緬甸人民造成的破壞和苦難,給緬甸人民留下了對將軍們的怨恨,這種怨恨可能會持續幾代人。
「光是在乾旱地區,軍方就燒毀了11萬到12萬棟房屋,」邁克爾斯先生說。
「暴力事件規模巨大,幾乎沒有人未受影響。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很難想像會有政治進程的原因。被迫停火,是因為你根本守不住前線;但要進入真正的政治談判以實現和平,仍然遙不可及。」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23/10/2025 05:00PM
23/10/2025 05:00PM
23/10/2025 05:00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