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香港當局推行同性伴侶登記制度受阻,相關草案遭立法會大比數否決

2017年11月25日,香港同志遊行,一大片彩虹旗。

AARON TAM/AFP via Getty Images

香港政府早前向立法會提交《同性伴侶關係登記框架條例草案》,週三(9月10日)在立法會恢復二讀辯論並進行表決,71名立法會議員反對,14人支持,《條例草案》最終大比數遭到否決。

這是自《香港國安法》生效、2021年「完善選舉制度」之後,政府提交的法案首次在立法會上遭到否決。

當局今年7月初公佈同性伴侶登記制度法案細節,給予已在海外註冊婚姻的同性伴侶在香港登記,享有醫療決策、探視及處理身後事宜等權利。

香港民間對於《條例草案》也出現兩極的聲音與意見,本地的平權組織認為該方案的保障並未能全面保障同性伴侶的權利,亦有多個宗教團體認為《條例草案》是變相承認同性婚姻,衝擊「一男一女」的婚姻制度及家庭觀念。

有法律人士向BBC中文分析,《條例草案》被否決後,由於終審法院頒下的判決並非強制性質,故不會有實質違反法庭命令的情況、亦不會有直接的後果。

立法會議員大比數否決

立法會會議廳的電子顯示器顯示了2025年9月10日關於是否給予香港同性伴侶有限權利的投票結果。顯示器的結果為71名立法會議員投票否決、14名議員贊成、1名議員棄權。

PETER PARKS/AFP via Getty Images
法案遭到71名立法會議員投票否決

香港政府向立法會所提交的《條例草案》,是為了履行香港終審法院在2023年一項同性婚姻權益案的裁決。

2023年,前民陣召集人岑子杰就香港不承認同性伴侶關係提終極上訴,香港終審法院裁定岑子杰部分勝訴,並要求港府兩年內訂立「替代框架」,以在法律上承認同性伴侶關係。

根據條例草案的文件,若要在香港做同性伴侶登記,其中一個條件是「雙方已於港外註冊同性伴侶關係」。

香港政府於今年7月16日向立法會提交《條例草案》進行首讀及二讀。經過立法會的法案委員會審議之後,在休會一個月後,《條例草案》週三恢復二讀辯論並進行表決。

多名立法會議員早前已表態將會於會議上反對該《條例草案》,最終71名立法會議員投票否決、14名議員贊成、1名議員棄權。

兩極的公眾意見

立法會的法案委員會審議《條例草案》期間,曾經邀請公眾提出書面意見。

隨後香港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就公眾意見書作綜合回應,表示總共接獲10,775份意見書,局方稱反對《條例草案》的共有8,694份,佔總數80.7%,表示支持的有2,081份,佔19.3%。

當中有6,775份意見書上載至立法會網站予公眾參閱,其餘4,200多份則以限閱形式送交委員。 已上載至立法會網站的意見書中,支持草案的超過1,800份,佔總數大約28%;反對草案的意見書則大約有4,700份,佔總數約72%。

局方的文件顯示,反對《條例草案》的意見書中,絕大部分擔憂會影響傳統婚姻制度、家庭價值、倫理關係甚或繁衍後代;約半數擔心條例草案等同變相承認同性婚姻;約三成七認為社會就草案缺乏廣泛共識。

而支持《條例草案》的意見書,支持的意見書一致認為政府應尊重法院判決及法治精神,當中約八成指政府應為同性伴侶提供法律保障,亦有超過六成認為該《條例草案》能展現香港是一個多元、共融丶包容的社會。

同時,支持的意見書中亦提出了改善建議,包括政府應允許同性伴侶無須先在港外註冊關係才可在港進行登記、建議賦予已登記同性伴侶的權利涵蓋政府過去在同性伴侶司法覆核案件中所涉及的權利,以及探視在囚者權利和其他權利。

《條例草案》表決前夕,有49個宗教團體聯同多次批評同志平權運動的立法會議員何君堯舉行記者會,表明反對同性伴侶替代框架,並促立法會議員投反對票,要求政府撤回草案。

法案被否決的後續影響

終審法院要求政府確立替代框架的暫緩期將於今年10月27日屆滿。外界關注《條例草案》被否決之後,會否對香港的法治造成衝擊及影響、以及政府下一步會採取怎樣的行動。

法律評論員黃啟暘告訴BBC中文,終審法院的判決指出香港處於違反《基本法》及《香港人權法案》下保障平等權利的部分,應要在立法層面上改正違憲的情況,「換言之,香港現在是持續違憲中。」

他指出,香港政府及立法會作出立法措施是將違憲的情況改正,「所以現在是說補救的方法,」但即使立法會否決政府提出的法案,也沒有直接的後果,「即不去做改正,但不做改正可以說是沒有直接後果的。」

黃啟暘說,法庭就「岑子杰案」的判決沒有強制約束力,而是屬於「宣告」,「正常如果違反了法庭命令,可能會有藐視法庭的問題,」但由於這個判決並非強制性,即使立法會否決了法案亦不會有實質違反法庭命令的情況。

由於有了終審法院的判決,黃啟暘認為日後若再涉及性/別小眾權益相關的司法案件、再有一些實際的權利在訴訟中出現,香港政府或公營機構將變得更難勝訴,「民事或刑事,他們都要看回終審法院的判決,我相信基本上香港政府涉及這些議題都會輸,它很難實質上再維持一些對性小眾有歧視的制度。」

黃啟暘認為,若政府日後希望能避免涉及相關案件的訴訟,或會透過行政措施去處理。

各界回應

法案被否決後,香港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衛會見傳媒,表示對此感到失望,但尊重立法會的決定,亦不會向法庭申請延期。曾國衛稱會與律政司作進一步商討,研究下一步工作如何進行。

曾國衛解釋法案未獲通過,無論在立法會、議員、政黨以致市民方面存在巨大分歧,「或是暫未形成共識,這樣來說這個正是反映問題的複雜和敏感性,相信政府需要進一步的時間進行研究。」

岑子杰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對此深感可惜,又指《條例草案》即使未能成功立法,但對同性伴侶也帶來過一絲希望。岑子杰指,終審法院的判決未落實,政府未能履行保障同性伴侶獲得平等核心權益的憲制責任,這將會成為一道未癒合的傷口。他稱深信政府不會對違法違憲的現況視而不見。對於未能立法,岑子杰也指未來會跟法律團隊研究下一步的跟進工作。

國際特赦組織性別政策倡議專員納迪亞·拉赫曼(Nadia Rahman)回應指,「即使是同性伴侶權利方面的一小步進展,對立法會而言也難以接受。這是一個倒退,突顯出香港在實現全民平權方面仍有很長的路要走。」並指這項法案的失敗不應成為改善香港同性伴侶權利努力的終點。「相反,它應成為推動當局制定更強而有力的法案的催化劑,讓香港的LGBTI群體能夠平等、有尊嚴地生活。」

香港本權組織萌家⾹港表示,⽴法會連⼀個基本到不能再基本的草案都否決,「令⼈憂慮⾹港的法治是否與國際接軌,令⼈擔⼼⾏政與⽴法機關在未來如何履⾏應有的法律責任。 」萌家⾹港指,本屆⽴法會否決草案後,下⼀屆⽴法會依然要⾯對同⼀議題。「萌家⾹港期望政府及⽴法會能夠超越黨派與個⼈利益,更廣泛收集公眾及LGBTQ+社群意⾒,以開放、理性、務實的態度,修訂、完善並通過草案,回應社會實際需求。」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