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定於8月31日至9月1日在天津舉行,中國官媒將其描繪為該組織自2001年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屆峰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迎接20多位國家領導人到訪。
預定赴會的包括了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和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其中,普京將與多數與會外國元首一樣,留步參與9月3日北京舉行的抗日戰爭勝利80週年閱兵。
這次峰會在中印關係因邊界衝突緊張,以及俄朝因烏克蘭戰爭越走越近的背景下舉行。美國從不是上合組織成員,但這也讓歷次峰會成為了排除美國的場合。而目前在特朗普(Donald Trump;川普)的關稅戰下,基本沒有哪個與會國跟美國毫無矛盾,印度更是因美國突然暴漲至50%的關稅而倍感頭疼。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似乎試圖透過此次峰會和接下來的閱兵式,向世界尤其是美國展示一個強大的「命運共同體」。
研究組織中南項目網站(The China-Global South Project)主編歐瑞克(Eric Olander)對路透社分析說:「習近平將希望利用這次峰會作為展示後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開始成形的機會,並表明自1月以來白宮針對中國、伊朗、俄羅斯以及如今印度所採取的各項行動,並未達到預期效果。」
香港大學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芮安卓(Alejandro Reyes)對新加坡亞洲新聞台(CNA)說:「在美國似乎到處『斷六親』之際,中國正不斷建立各種不同的架構,組成越來越多的『志向聯盟』。」
在經歷2020年有爭議邊境的軍事對峙後,印中關係近期出現回暖跡象。莫迪這次出席上合組織峰會,將是其七年多來首次訪華。
最近幾個月,印度防長、國家安全顧問和外長先後訪華,外長蘇傑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讚揚雙邊關係正朝「積極方向」發展。隨後,中國外長王毅8月18日訪印,雙方宣布已準備好就爭議較小的邊界地段展開劃界工作。
BBC國際媒體觀察部(BBC Monitoring)分析,莫迪此行被視為關鍵的原因之一,是德里希望在峰會上爭取對跨境恐怖主義活動的「強烈譴責」。
印度於5月對巴基斯坦發動軍事行動,以報復4月22日發生在印控克什米爾帕哈爾甘(Pahalgam)的武裝襲擊事件。由此,跨境恐怖主義再度成為上合組織峰會焦點。
6月份在青島舉行的上合組織防長會議上,印度因為大會聯合聲明並未提及帕哈爾甘襲擊事件與跨境恐怖主義,而拒絕簽字。
此外,隨著特朗普將印度與中國標籤為「關稅大國」,德里與北京如今處於相似的境地,雙邊關係也進入新階段。今年3月,在特朗普將對華關稅提高至20%後,王毅呼籲德里與北京攜手合作。
前上海復旦發展研究院訪問學人沙赫莉·達斯博士(Dr Shaheli Das)為澳洲洛伊研究所(Lowy Institute)旗下博客撰文指出,莫迪此次訪華之際,德里除了在抵擋特朗普的關稅戰,還正設法抗衡西方盟國針對印度向俄羅斯採購石油而施加的壓力。美國與巴基斯坦關係加強也讓印度不爽。
「在此背景下,即使中印關係只是短暫地重新調整,也能幫助印度對美國作出戰略避險。」
中南項目網站主編歐瑞克對路透社說,莫迪「很可能會吞下自尊,將今年上合組織的問題擱置一旁」,例如印度與巴基斯坦本身的不和,「以維持與中國關係解凍的勢頭,而這正是莫迪目前的優先事項之一」。
也有分析人士預期,印中兩國將在峰會期間公佈更多漸進式的邊境措施,例如撤軍、放寬貿易與簽證限制、在氣候等新領域展開合作,以及擴大政府層面與民間交流。
普京此次出席天津峰會與北京抗日戰爭勝利80週年閱兵,將是其不足一年內的再次訪華。習近平則剛在今年5月訪俄,出席「蘇聯衛國戰爭」50週年閱兵。
在俄國仍因入侵烏克蘭而被西方多國制裁之際,一直拒絕譴責俄羅斯的中國是其為數不多的盟友。一些分析人士認為,習近平既要維持中俄戰略夥伴關係「上不封頂」,又得避免被外界視為全面支持普京的戰爭。
香港大學研究員芮安卓對新加坡亞洲新聞台說:「這是俄中之間非常微妙的舞步。『上不封頂』的友誼只是口號,而非現實。」
美國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政治軍事分析中心主任理乍得·魏茨(Richard Weitz)撰文指出,俄羅斯政府經常拿上合組織等非西方的多邊架構來加以宣傳,作為破壞既有國際秩序的工具,甚至希望以此「逐步撤除外部勢力在歐亞地區的軍事存在」。
魏茨寫道:「儘管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侵略戰爭,並推行其他招人譴責的政治與軍事政策,參與上合組織活動仍讓俄羅斯政府得以展現其並未在國際上被孤立。」
魏茨還認為,相對之下,中國視上合組織為其向中亞投射經濟與安全影響力的重要平台,又不會干涉到俄羅斯作為該地區主要安全提供者的傳統角色。北京可直接或間接透過上合組織,讓中亞各國當局協助例如壓制反華言論,並支持北京主導的經濟倡議。
普京此行或許還有一件實際問題要跟習近平商討: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稱,曾經因俄烏戰爭而節節上升的中俄貿易開始出現下行趨勢。
報導指出,中俄雙邊貿易在2024年錄得2450億美元(1.75萬億元人民幣;7.48兆元新台幣)的破紀錄規模,但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最新數據,2025年1至7月的雙邊外貿總額同比下降8.1%,主因包括俄羅斯減少進口中國汽車,與中國減少進口俄羅斯原油。
上海合作組織成立於2001年,由中國、俄羅斯和四個中亞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和烏茲別克——所組成。
時至今日,該組織發展為九個成員國,即中國、俄羅斯、巴基斯坦、印度、伊朗、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和烏茲別克;三個觀察員國,即阿富汗、白俄羅斯、蒙古;14個對話夥伴,即阿塞拜疆、亞美尼亞、巴林、埃及、柬埔寨、卡塔爾、科威特、馬爾代夫、緬甸、尼泊爾、阿聯酋、沙特阿拉伯、土耳其和斯里蘭卡。
分析人士相信,中國看重在美國政策反覆與地緣政治動盪之際,如何透過這次天津峰會展現「全球南方」(Global South)團結的象徵意義。
不過,印度班加羅爾智庫塔克夏拉研究所(Takshashila Institution)印太研究計劃主席瑪諾吉·科瓦拉馬尼(Manoj Kewalramani)對路透社說:「上合組織具體代表甚麼願景,以及如何落實,仍相當模糊。它是一個具備日益增強的召集能力的平台,有助於話語塑造。」
「但上合組織在處理重大安全議題方面的效能仍非常有限。」
反映這狀況的例子包括6月份青島上合組織防長會議上,印度因印控克什米爾襲擊事件而拒絕簽署聯合聲明,以及同月稍早時候,印度不願跟隨上合組織譴責以色列攻擊組織成員國伊朗。本次領導人峰會的聯合聲明有哪些內容,無疑將成為關注焦點。
巴基斯坦獨立分析人士賽義德·巴西姆·拉扎(Syed Basim Raza)與巴基斯坦國立國防大學學者沙利姆·阿巴斯(Saleem Abbas)在《外交家》雜誌(The Diplomat)撰文指出,俄烏戰爭讓許多上合組織成員國陷於兩難。
文章說,幾乎所有成員國——包括印度與中國——在俄烏戰爭中保持中立,並呼籲克制與達成停火協議。然而,自戰爭爆發以來,歐盟、英國、美國等陸續對俄羅斯祭出大規模制裁措施,這使得上合組織成員國在多個區域合作領域主動與俄羅斯接觸變得更加複雜。
此外,國際刑事法院(ICC)對包括普京在內的多名俄方人士發出逮捕令,也讓那些既是 ICC 締約國,又希望維持與俄國關係的成員國面臨更為棘手的外交操作。
拉扎與阿巴斯認為,上合組織作為一個論壇,必須證明其是否能夠成為一個具公信力的合作平台,或是否將再次陷入成員國之間的內部矛盾——這一直是上合組織運作中的長期問題。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29/08/2025 05:00PM
29/08/2025 05:00PM
29/08/2025 05:00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