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表示,貓咪罹患失智症的方式與人類阿茲海默症相似,這為研究帶來突破希望。
癡呆症是指記憶力減退和推理能力受損等症狀的統稱,而阿茲海默症則是一種引發這些症狀的特定神經退化性疾病。
愛丁堡大學的專家對25隻生前出現癡呆症狀的貓進行了死後腦部檢查,其症狀包括思維混亂、睡眠中斷和叫聲增多。
他們發現β澱粉樣蛋白(一種毒性蛋白質,也是阿茲海默症的典型特徵之一)累積。
科學家將這一發現譽為「阿茲海默症的完美自然模型」,並相信這將有助於他們探索新的人類治療方法。
愛丁堡大學皇家(迪克)獸醫學院(University of Edinburgh’s Royal (Dick) School of Veterinary Studies)的研究負責人羅伯特·麥吉坎博士(Robert McGeachan)表示:「癡呆症是一種毀滅性的疾病——無論它影響的是人類、貓還是狗。」
「我們的研究結果突顯了貓癡呆症與人類阿茲海默症之間驚人的相似性。」
「這為探索人類阿茲海默症的有前景的新療法是否也能幫助我們年老的寵物打開了大門。」
對曾出現貓癡呆症症狀的老年貓進行顯微鏡影像分析後發現,β澱粉樣蛋白在突觸(腦細胞連接處)內積聚。
突觸使訊息在腦細胞之間流動,而突觸的缺失會導致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記憶力和思考能力下降。
研究小組認為,在貓身上的這項發現可以幫助他們更清楚地了解這個過程,為研究人類癡呆症提供一個寶貴的模型。
先前,研究人員曾研究過基因改造囓齒動物,儘管該物種本身並不會罹患失智症。
「由於貓會自然地發生這些大腦變化,它們或許能提供比傳統實驗動物更準確的癡呆症模型,最終使貓和它們的照顧者都受益。」麥吉坎博士說。
研究人員發現證據表明,大腦的支持細胞,也就是星狀細胞和小膠質細胞,會吞噬受影響的突觸。
這被稱為突觸修剪,是大腦發育過程中的重要過程,但它會導致癡呆。
獸醫學院的貓科醫學專家丹妮爾·岡恩-摩爾教授(Danielle Gunn-Moore)表示,這項發現也有助於理解和管理貓科動物癡呆症。
「貓科動物癡呆症對貓和貓主人來說都非常痛苦。」她說。
「透過這樣的研究,我們將了解如何最好地治療它們。這對貓、它們的主人、阿茲海默症患者以及他們的親人來說都將是件好事。」
動物權利運動組織「善待動物組織」(People for the Ethical Treatment of Animals)表示,這項研究似乎是以「尊重、非侵入性的方式」對已死貓的大腦進行的。
然而,該組織表示將反對任何涉及未來在活貓身上進行實驗的研究。
這項研究由惠康基金會(Wellcome)和英國癡呆症研究所(UK Dementia Research Institute)資助,發表在《歐洲神經科學雜誌》(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參與者包括來自愛丁堡大學、加州大學、英國癡呆症研究所和蘇格蘭腦科學中心的科學家。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18/08/2025 05:00PM
18/08/2025 05:00PM
18/08/2025 05:00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