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事前輿論已經廣泛作出準確預測,但在靴子真正落地之前,大家還是屏住了呼吸。
8月11日,白宮宣佈,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將美國對華關稅的暫停期延長90天。中國方面在數小時後也公佈了《中美斯德哥爾摩經貿會談聯合聲明》,也確認暫緩90天對美實施相關報復性關稅。
幾個小時後,中國商務部進一步發佈消息,表示將暫停對4月份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的 17家美國企業的實施措施,同時暫停對28家美國實體的出口管制。這可以看作是對白宮聲明的積極回應。
自4月份公佈對美關稅後,中美兩國不斷互加關稅至歷史高位(145%),但很快在一個月後於瑞士日內瓦達成了「停火」協議。日內瓦協議為中美兩國貿易談判設定90天休戰期,原定於8月12日結束,如果不延長,那關稅將恢復到高位,這將使中美貿易幾乎陷入停滯。
兩國7月底於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了第三輪貿易談判。談判結束後,中方表示,雙方同意對此前5月份設定的關稅暫緩期,再延長 90 天,雖然美方也表達了類似的意向,但他們的口吻沒有「板上釘釘」——無論是財政部長貝森特,還是貿易代表格里爾,都僅表示會把這份協議帶回華盛頓,最終是否同意再次延長90天,還需要由特朗普總統來決定。
在此之後的十多天里,中美雙方都沒有進一步公佈關於關稅協議的更多信息。直到最後一刻,特朗普才正式宣佈了他的決定。
「如果不到最後一刻才達成協議,那就稱不上是特朗普式談判。」凱利·安·肖向路透社表示。她在特朗普第一任期曾任白宮高級貿易官員,目前就職於一家律師事務所。
凱利·安·肖表示,特朗普在同意延期前很可能已向中方施壓,要求作出更多讓步。周日(8月10日),特朗普確實提出額外要求,敦促中國將對美大豆採購量提高到原來的四倍,但分析人士質疑這一協議的可行性。特朗普週一沒有再次提出這一要求。
「當初設定 90 天暫停期的全部目的,就是為更大範圍的談判奠定基礎,」肖補充道,「剛過去的週末,從大豆到出口管制再到產能過剩,各種議題的雜音不絕於耳。」
「對中國出海貿易商而言,這是黑五和聖誕旺季前難得的緩衝期,是旺季前的一個窗口。」出口服務商GenPark的創始人兼執行長龐國強(Chris Pang)向BBC中文表示,這將緩解中低毛利、運費敏感品類的成本壓力,為定價和促銷提供更大靈活性。
他認為,至少今年的銷售旺季不會被耽誤,同時也保障了美國消費者能買到性價比高的季節商品。
需要注意的是,中美貿易談判還未真正展開,但近期更多影響談判的潛在因素,不斷浮現。
除了上述特朗普提到的加購大豆的問題,他最近放寬了部分出口限制,允許包括AMD和 英偉達(Nvidia) 在內的公司向中國企業重新銷售某些芯片,但附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條件—— 英偉達需向美國政府上繳其在華相關收入的 15%。
美國還在推動TikTok脫離其中國母公司字節跳動,此舉遭到北京方面堅決反對。
此外,隨著特朗普和普京關係轉差,他多次公開敦促中國和印度停止購買俄羅斯原油,稱這些交易「為克里姆林宮的戰爭機器提供資金」,並將其作為推動俄羅斯在烏克蘭停火談判的施壓手段之一。
特朗普已簽署行政令,對印度商品加徵額外25%關稅,並明確將加稅理由與印度持續進口俄羅斯原油掛鈎。特朗普及其團隊暗示,除印度外,繼續購買俄羅斯原油的國家也可能成為後續「次級制裁」或額外關稅的目標,具體取決於與北京的談判進展。
這些因素都讓中國的出口商憂心忡忡。龐國強提到,貿易商們依然要面臨現有的關稅(10% 基準關稅和20%芬太尼問題關稅)帶來的壓力,而長期來看,最終談判結果尚未確定,價格波動的風險仍然存在。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13/08/2025 05:00PM
13/08/2025 05:00PM
13/08/2025 05:00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