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特朗普再次優先出訪海灣國家的四個原因

2025年4月29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馬里蘭州安德魯斯聯合基地登上「空軍一號」時揮手致意

AFP via Getty Images
特朗普的海灣之行是他第二個任期的首次出訪,就像他第一屆政府期間一樣

美國總統首次出訪的地點,往往被視為外交政策優先次序的風向標。

2017年5月,特朗普打破現代美國總統慣例,未有首先造訪加拿大、墨西哥或歐洲,而是選擇石油資源豐富的沙特阿拉伯作為其首個任期的首次外訪地點。

在重返白宮後,特朗普本週(5月13至16日)再次出訪海灣地區,包括沙特阿拉伯、卡塔爾及阿拉伯聯合酋長國。

本應是其第二任期的首次外訪,但他上月突然前往梵蒂岡,出席教宗方濟各的葬禮,成為其首個國際行程。

特朗普再次選擇造訪海灣地區並早早留下外交印記,也讓人們可從中窺見其思路。

專研海灣事務的阿曼學者阿布杜拉·巴布德教授(Abdullah Baabood)向BBC表示,特朗普深知與海灣領袖建立牢固關係,能帶來可觀的政治與經濟利益,因為他們不僅在地區以至全球具影響力,亦有能力向美國注入大量投資。

龐大生意

特朗普於3月公布初步行程時明確表示,與富裕的阿拉伯國家達成經濟協議是首要任務。

他指出,作出這項決定,是因為對方承諾,將與「為沙特阿拉伯及中東其他地區生產設備的美國企業」簽訂「數千億美元」的合約。

巴布德教授表示:「憑藉其財政儲備、主權財富基金及龐大的投資潛力,海灣國家在全球經濟中扮演關鍵角色。」

他補充說,考慮到美國國內面臨經濟挑戰,特朗普深知與富裕的海灣國家維持良好關係所帶來的優勢。

2018年3月20日,特朗普在白宮會見沙特​​阿拉伯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Prince Mohammed bin Salman)時舉著一張軍事設備銷售圖表

Getty Images
特朗普第一任期內,美國與沙特阿拉伯簽署了價值數千億美元的協議

2017年,特朗普曾誇口達成總值超過4,500億美元的協議,包括價值1,100億美元的軍售合約。

今次他再度造訪海灣地區,聲稱將促成規模更龐大的交易,並希望從沙特拉伯爭取高達1萬億美元的投資。

此外,白宮表示,阿聯酋已承諾在未來10年內向美國投資1.4萬億美元。

專研中東與美國事務的華盛頓分析員哈桑·穆奈姆內(Hassan Mneimneh)內向BBC表示,特朗普總統此行希望展示「即時成果」。

他指出,特朗普希望這些鉅額投資承諾,特別是軍事合約能盡快落實,好讓他能以此作為其對外貿易政策成功的證明。

動盪的中東

加沙戰後重建計劃以及與伊朗的核談判未取得進展,現時位列美國外交政策的優先事項,而海灣盟友在這兩方面均可發揮作用。

特朗普在新任期初期震驚全球,聲稱美國有意接管加沙,將其打造成「中東版蔚藍海岸」(Riviera,里維埃拉,海濱度假勝地)。

他建議將當地大部分210萬人口遷離,並表示相關費用可由「鄰近的富裕國家」承擔。

此構想在國際間廣受譴責,而一項由阿拉伯國家提出的加沙戰後重建替代方案則遭到美國與以色列否決。

巴布德教授指出,特朗普此行可能會尋求海灣國家為重建戰火蹂躪的加沙地區提供資金支持,但他或許更關注當前的緊急事務。

「目前預料特朗普會敦促海灣盟友,協助完成餘下人質在加沙的獲釋事宜,」巴布德教授表示。

這亦是海灣國家早已涉足的工作。中東地區最大美軍空軍基地所在地卡塔爾,在以色列與哈馬斯之間的人質交換及停火安排中,扮演了關鍵角色。

從空中俯瞰,加沙北部賈巴利亞(Jabalia)難民營中流離失所的巴勒斯坦人居住的帳篷。

Getty Images
自戰爭爆發以來,加沙的大部分基礎設施已被摧毀

近期,美國加強在中東的軍事部署,並空襲也門胡塞武裝目標,以阻止其攻擊紅海航運。

就在特朗普出訪前一週,阿曼成功斡旋,促使華盛頓與胡塞武裝達成停火協議。

穆奈姆內表示,沙特可能曾敦促美方在特朗普到訪前暫停空襲行動。

另一方面,特朗普亦曾威脅若伊朗不達成核協議,美國將對其進行轟炸。

他於3月接受福克斯新聞(Fox News)訪問時表示:「處理伊朗只有兩條路——動武,或者達成協議」,並補充說他「傾向談判解決」。

美國國務院於4月30日發表聲明指出,「伊朗政權持續在中東地區煽動衝突、推進其核計劃,並支援恐怖分子夥伴及代理人。」

儘管如此,雙方似乎都希望避免爆發戰爭,目前正由阿曼居中調解,推動有關德黑蘭核項目的談判。

海灣地區在全球危機中的影響

沙特阿拉伯現已成為美國、俄羅斯及烏克蘭三方之間的重要調解者。

今年2月,美俄官員在利雅得舉行高層會談,商討結束烏克蘭戰爭的可能性,惟未邀請烏方參與。這是自2022年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以來的雙方首次會晤,亦被視為西方孤立莫斯科的統一立場走向終結的信號。

其後在3月,沙特分別接待美國、俄羅斯及烏克蘭三方代表團,進行多輪會談。

美烏於吉達(Jeddah)舉行的會晤,是自2月底特朗普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白宮電視直播中爆發爭執以來的首次對話。而其後在利雅得舉行的會談亦被烏方形容為「具建設性」,或有助修補雙邊關係。

沙特與阿聯酋亦成功促成俄烏戰俘交換協議。

巴布德教授指出,海灣國家因在地區與全球危機中扮演的斡旋角色、雄厚的財政實力,以及豐富的石油與天然氣儲備,而獲得「重大的經濟與政治影響力」。

他補充說,中國及其他美國競爭對手均認識到海灣地區的戰略重要性,這亦促使華府致力鞏固與區內盟友的關係。

沙特與以色列關係可能正常化

特朗普在首個任期內促成以色列與四個阿拉伯國家——阿聯酋、巴林、摩洛哥及蘇丹——達成關係正常化協議,取得歷史性突破。

儘管蘇丹的內戰使進程受阻,其餘三國已與埃及及約旦一道,成為目前唯一與以色列建交的阿拉伯國家。

作為阿拉伯與伊斯蘭世界的領導者之一,沙特阿拉伯至今尚未正式承認以色列。

一名沙特高層官員去年向《BBC》透露,在2023年10月7日哈馬斯對以色列發動致命襲擊之前,雙方已「接近達成協議」。

然而,近期特朗普暗示沙特可能不會堅持以成立獨立巴勒斯坦國作為與以色列建交的前提後,沙特則重申,沒有建立巴勒斯坦國,就「不會與以色列建立外交關係」。

美國、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國旗

Getty Images
美國一直試圖促成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之間的關係正常化協議

有觀察指出,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一事,在沙特國內越來越具爭議性。

巴布德教授表示,鑒於加沙戰火未息,沙特在此行期間似乎無意討論此議題。

他補充說,特朗普預計將繼續推動以色列與更多海灣國家達成正常化協議,但若沙特與以色列最終建交,將是一個更重要的里程碑。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