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的美國總統選戰中,特朗普一再宣示,一旦重返白宮,將馬上推動大幅變革。
但鮮有人料到,變革的速度會如此驚人。
自宣誓就職以來的三個月間,這名第47任美國總統以極少數前任可比擬的方式行使權力。
從一疊疊以總統專用筆簽署的文件,到社交媒體上以全大寫字母發布的政策公告,他密集推動的行政行動已觸及美國社會的方方面面。
對支持者而言,這種「震懾與驚嘆」戰術,是一位行動派總統履行承諾、推動改革的鮮明證明。
但批評者擔心,他正在對國家造成無法修復的傷害,並且越權行事——癱瘓重要的政府機能,甚至可能在此過程中永久性地改變總統職位的本質。
以下是特朗普第二任期頭100天的六個關鍵轉折。
這一次,引爆輿論的並非特朗普本人。
在新任期開始的第三個星期,一個星期天上午10點13分,副總統JD·萬斯(JD Vance)發出了一則僅有九個英文字的訊息,暗示了一項此後塑造特朗普政府第二任期戰略的方針。
「法官無權控制行政部門的正當權力。」
在隨後引發的媒體熱議中,法律專家紛紛出面挑戰這一說法,指出一條已有220年歷史、構成美國民主制度核心的基本原則。
法院擁有審查並撤銷任何被認為違反美國憲法的政府行動的權力,無論是法律、規章,還是行政命令。
萬斯的發言公然挑戰了司法機構的權威,也撼動了美國建國者精心設計的三權分立體制。
而特朗普與其團隊並未退縮,持續將行政權力向國會與法院領域延伸。
白宮積極行動,試圖從國會奪回對財政支出的控制權,單方面削減多項計劃乃至整個聯邦機構的資金。
而國會山方面,儘管特朗普所屬的共和黨在參眾兩院僅以微弱多數掌權,對這種權力遭侵蝕的情況卻大多保持沉默。
法院方面展現出更強烈的抵抗態度,據《紐約時報》統計,截至目前已有超過100項裁決中止了被認定違憲的總統行動。
最大的一些司法衝突,來自特朗普的移民打擊政策。今年三月,超過200名被認定對美國構成威脅的委內瑞拉人遭遣送至薩爾瓦多,其中許多人是依據廣泛的戰時緊急權力遣返,未經正常法院呈證程序。
一位由共和黨任命的聯邦上訴法院法官表示,他對白宮的做法感到「震驚」。
「如今,三權之間的摩擦已接近不可挽回,這場衝突預示著雙方都將受損。」J·哈維·威爾金森法官(J. Harvie Wilkinson)在判詞中寫道。
特朗普與白宮官員表示,他們將遵守法院裁決,但總統本人仍持續抨擊多位作出裁決的法官,且政府有時在執行判決上動作緩慢。
整體而言,這一切構成了對美國憲政體制的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驗──這套制度過去數百年一直依賴一定程度的善意運作。
在這場權力推進行動中,特朗普固然是核心推手,但其中一位主要的「攪局者」,卻是一位並非出生於美國、卻在美國建立起商業帝國的人。
身穿全黑服裝、戴著墨鏡的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站在保守派政治行動大會(CPAC)舞台中央,享受支持者的歡呼。
這位世界首富、被特朗普任命為「政府效率部」(Doge)負責人,誓言要削減聯邦政府數萬億美元支出。
以大刀闊斧削減預算聞名的阿根廷總統哈維爾·米萊伊(Javier Milei)從幕後現身,將一把閃亮的金色電鋸遞給了他。
「這是砍除官僚主義的電鋸!」馬斯克高舉工具高喊,「電鋸!」
這不僅戲劇性地展現了馬斯克對其「政府效率部」(Doge)任務的熱情,也凸顯了這位南非出生的科技業巨頭在特朗普支持者之間幾乎如搖滾巨星般的地位。
自那次亮相以來,馬斯克已派遣手下深入聯邦政府各部門,試圖存取敏感資料庫,並識別可供削減的計劃。
儘管他距離當初承諾要找出的數萬億美元浪費仍有相當距離,但他的行動已大幅削弱數十個政府機構與部門——其中包括實質上關閉了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並試圖拆解教育部。
雖然削減政府「浪費、舞弊與濫用」支出、抑制日益膨脹的聯邦赤字一向廣受歡迎,但馬斯克以「電鋸式手段」推進改革的方式,引發了與高層官員的衝突,也激起部分美國民眾的不滿。
部分特朗普支持者可能贊同政府積極削減預算,但也有不少選民在市政廳活動中痛斥共和黨議員。
質疑者擔心,這些削減可能對社會保障退休金、退伍軍人福利,以及為貧困與年長者提供醫療保險等廣受支持的政府計劃造成不利影響。
考慮到這些項目佔據了聯邦支出的大部分,他們的擔憂或許並非毫無根據。
如果不對這些計劃進行削減,特朗普所承諾的大規模減稅將進一步推高美國政府債務,從而威脅到他最重要的競選承諾之一——實現經濟繁榮。
當交易員理查德·麥克唐納(Richard McDonald)看到特朗普在白宮玫瑰園展示寫有各國名單的關稅圖表時,他立刻意識到必須迅速行動。
「我跳了起來,因為原本以為只是簡單宣布,沒想到他直接拿出一塊板子。」麥克唐納說。
他原以為關稅調整幅度約在10%或20%,「但沒有人預料到會是這麼大的數字」。
麥克唐納火速分析哪些公司受創最深,然後立刻拋售。
「每一秒鐘都有數十億美元市值蒸發,比的就是誰動作最快。」
他是眾多在全球市場第一線目睹股價跳水的交易員之一。特朗普宣布「解放日」關稅政策後,全球股市應聲下跌。
美國大型企業股指──標普500指數──尤其重挫。即便白宮隨後對部分最高關稅有所撤回,市場至今仍未完全回穩。
經濟議題是去年11月大選中選民最關心的問題之一,而特朗普正是藉著民眾對拜登政府處理通脹不力的憤怒贏得勝選。
他承諾抑制物價、精簡政府管制、振興本土產業,這套親商立場的訊息受到華爾街與大量藍領選民的歡迎。
但當特朗普推動新關稅政策時,短期內的經濟衝擊已迅速顯現。
股市持續走低,利率上升(包括房貸利率),消費者信心下滑,失業率也開始攀升,部分原因是大量聯邦員工被裁撤。
聯邦儲備銀行和經濟學家們警告,特朗普的計劃將拖累經濟增長,甚至可能引發衰退。
儘管總統在經濟議題上的支持率下滑,許多支持者仍不離不棄。在因製造業流失而蕭條的工業重鎮,許多人期待新關稅能重新平衡全球競爭。
「特朗普重新贏得了尊重,」賓夕法尼亞州的卡車司機本·莫勒(Ben Maurer)說,他指的是對中國施加的關稅,「我們依然是不可小覷的力量。」
儘管經濟問題已經拖累特朗普的整體民調,但在一個領域,他仍然保持強勁支持──移民政策。
「是他!是他!我認得出來!」瑪麗麗斯·卡西克·洛佩斯(Myrelis Casique Lopez)指著一張照片說道,畫面中是一群被鐐銬束縛、坐在地上的男子,他們被關押在全球最臭名昭著的其中一個監獄裡。
這張從上方俯拍的照片中,一排排剃了光頭、身穿白色T恤的男子整齊排列著,她認出了自己的兒子。
在委內瑞拉馬拉凱(Maracay)的家中,卡西克女士透過一位BBC記者看到這張照片。該照片最初由薩爾瓦多當局在網上發布。
她最後一次與兒子聯繫時,他還在美國,正面臨被遣返回委內瑞拉的程序。
如今,他已在2,300公里(約1,430英里)外,成為美國當局遣送至薩爾瓦多一座惡名昭彰的超級監獄的238名男子之一。
特朗普政府表示,這些人是委內瑞拉「阿拉瓜火車幫派」(Tren de Aragua)──一個強大的跨國犯罪組織──的成員,但卡西克女士堅稱兒子是無辜的。
對非法移民採取強硬態度,是特朗普連任競選的核心政綱之一,如今他也正動用廣泛行政權力,落實這項承諾。
在拜登政府末期,非法越境人數已呈下降趨勢,如今更降至四年來最低水平。
大多數美國民眾依然支持這場打擊非法移民的行動,但這項政策也在留學生社群中引發寒蟬效應。
包括持有綠卡的永久居民在內,一些外國留學生因參與支持巴勒斯坦的校園抗議,被拘捕並面臨驅逐。他們堅決否認支持哈馬斯的指控。
民權律師警告,目前已有移民在未經正當程序的情況下被遣返,在當局掃蕩的過程中,「殺手與暴徒」之外,也夾雜著無辜者。
至今尚未出現某些人擔心或期待的大規模驅逐潮,但全國各地的移民執法人員已經積極行動,進入企業、住宅與教堂展開突襲。
大學校園也未能倖免,成為特朗普政府打擊的焦點之一。
4月21日,哈佛大學校長艾倫·加伯(Alan Garber)選擇公開對抗白宮。
他致信全校師生,宣布哈佛將起訴特朗普政府,挑戰後者凍結數十億美元聯邦資助的決定。
他表示,這是一次非法企圖,意圖對哈佛大學的運作「施加前所未有且不當的控制」。
白宮辯稱,凍結資助是因哈佛未能妥善處理校園內的反猶事件——但加伯強調,校方已採取積極行動應對相關問題。
然而,這所常春藤盟校的舉動,成為迄今最為鮮明的一次抵抗,反對特朗普動用總統權力打擊美國高等教育界。這一長期目標因2024年席捲校園的挺巴勒斯坦抗議活動而進一步被激化。
自那以後,總統及其官員扣押或威脅扣留數十億美元的聯邦資金,試圖重塑哈佛等精英學府。特朗普及其許多支持者認為,這些學校向學生和研究人員灌輸自由派意識形態。
本月稍早,位於紐約市的哥倫比亞大學同意了白宮提出的多項要求,包括修改抗議活動政策、加強校園安全措施,以及調整中東研究系的相關安排。
類似的情況也在企業界與媒體界上演。
特朗普透過扣留聯邦合約的方式,向律師事務所施壓,要求它們聘用並代表更多保守派人士。
部分律師事務所選擇妥協,向特朗普政府提供數百萬美元的免費法律服務。另有兩家律所則提起訴訟,挑戰政府懲罰措施的合憲性。
特朗普對美國廣播公司(ABC新聞)的誹謗訴訟,最終促使該媒體向「特朗普總統基金會」支付了1500萬美元(約合1100萬英鎊)。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目前也在就另一場涉及賀錦麗訪談的官司進行和解談判,因其母公司派拉蒙影業正尋求聯邦政府批准與「天空之舞傳媒」(Skydance Media)的合併案。
相較之下,美聯社(Associated Press)則拒絕接受政府壓力,不同意將「墨西哥灣」更名為「美國灣」,即便白宮試圖以限制採訪權作為施壓手段。
在競選期間,特朗普曾警告聯邦政府權力失控。如今,他以現代歷任總統中前所未見的方式動用這股權力。
不過,他施政影響最為直接、最為明顯的,仍是在那些由他直接掌控的聯邦政府機構與部門之中。
在白宮記者會上,特朗普首先帶領現場為波托馬克河上空難事件的遇難者默哀。
然而,沉默結束僅數秒後,特朗普便展開攻擊。
他聲稱,聯邦航空管理局(FAA)的一項多元與包容計劃應對這場悲劇負上部分責任,因為該計劃聘用了患有嚴重智力障礙的人擔任空中交通管制員。不過,他並未提出任何證據支持這一說法。
這一令人震驚的時刻,正象徵著特朗普政府對近年來在美國政府及企業界迅速擴展的包容性計劃所發動攻勢的縮影。
特朗普已指示聯邦政府終止所有現有的多元、平等與包容(DEI)計劃,並調查涉嫌參與「非法DEI」活動的私人企業與學術機構。
他的指令促使Meta、高盛等全球領先企業縮減甚至終止相關項目。
DEI的早期形式誕生於1960年代民權運動勝利之後,旨在為非裔美國人擴大機會,隨後逐步擴展至女性、LGBT群體及其他種族團體。
2020年「黑人的命也是命」抗議運動爆發後,DEI計劃進一步在企業界廣泛推行。
然而,批評者認為,DEI已將政治與種族考量置於才能之上,反而加劇了分裂,在今日美國已不再必要。
雖然特朗普終止DEI政策獲得窄幅多數選民支持,但其中帶來的一些意想不到後果引發爭議。
阿靈頓國家公墓(Arlington National Cemetery)從其官方網站上刪除了所有關於黑人士兵與女性士兵歷史的內容。而「艾諾拉·蓋伊」(Enola Gay)──即在二戰期間投下原子彈的轟炸機──亦一度因名稱中含有「Gay」(同性戀)一詞,被列為需要從五角大廈文件中刪除的對象。
特朗普第二任期的頭一百天,展現了現代美國總統史上前所未有的單方面權力運用。
他試圖大規模削弱聯邦政府的行動,即使未來有繼任者希望恢復,也可能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才能完成。
不過,在其他方面,特朗普目前推行的改革或許並不會那麼持久。若缺乏國會通過新法律的支持,他的許多大刀闊斧的改革措施,未來可能會被未來的總統迅速推翻。
因此,這場旋風般的開局究竟能帶來多少持久變革,仍然是個未知數。
今年稍晚,國會中共和黨微弱的多數將試圖推動立法,為特朗普的政策議程提供法律支撐,但能否成功仍充滿變數。
到了明年的國會中期選舉,這些微弱多數也有可能被決心調查政府、削弱總統權力的民主黨取而代之。
同時,更多的司法戰正在醞釀之中——儘管美國最高法院目前偏向保守派,但在若干關鍵案件上,其裁決最終仍可能對特朗普的努力不利。
特朗普第二任期首一百天,無疑是一場強勢展現政治力量的開局,但真正的考驗,將是接下來的1,361天,他能否將這場行動轉化為持久的歷史遺產。
米奇·拉比亞克(Mitch Labiak)、妮可·科爾斯特(Nicole Kolster)、古斯塔沃·奧坎多·亞歷克斯(Gustavo Ocando Alex)、瑪德琳·哈爾珀特(Madeline Halpert)對本文亦有貢獻。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28/04/2025 05:00PM
28/04/2025 05:00PM
28/04/2025 05:00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