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特朗普與梅洛尼談及美國與歐洲達成貿易協議機會

梅洛尼與特朗普

Getty Images

意大利總理梅洛尼(Giorgia Meloni)出訪華盛頓,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川普)與對方談及美國與歐洲之間達成貿易協議的機會。

「百分之百會有貿易協議,」特朗普說,「但這將是一個公平的協議。」 梅洛尼則表示,她「確信」他們可以達成協議,並補充說她的目標是「讓西方再次偉大」。

梅洛尼是自特朗普對歐盟進口商品徵收20%關稅(後來暫停)以來,首位訪問華盛頓的歐洲領導人。

特朗普還在週四(4月17日)表示,他有信心與中國達成「一個非常好的協議」,並補充說來自北京的代表已經「多次」聯繫他。

特朗普和梅洛尼關係良好,這位意大利領導人希望在歐盟與美國之間的緊張關係以及對特朗普關稅全球影響的擔憂日益加劇之際,將自己定位為兩者之間的橋樑。

儘管對最終達成協議充滿信心,特朗普表示他「不急於」達成協議。

「每個人都想達成協議。如果他們不想達成協議,我們會為他們達成協議,」特朗普補充說,他預計在「未來三到四週內」與每個國家達成協議。

他還表示,他不願進一步提高對中國的關稅——目前關稅為145%。 特朗普在白宮對記者說,「我可能不想提高。我可能想降低,因為你知道,你希望人們購買,而在某個時候,人們不會購買。」

2025 年 4 月 17 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華盛頓特區白宮西翼外迎接義大利總理梅洛尼。

Getty Images

在週四特朗普和梅洛尼會談後的新聞發布會上,兩位領導人表示,他們曾討論國防開支、移民和關稅問題。

橢圓形辦公室的氣氛顯得輕鬆愉快, 與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二月訪問白宮時受到的接待類似。

然而,梅洛尼的助手將此次訪問描述為「商業和平使命」。

日前特朗普決定對幾乎所有外國進口商品徵收10%的「基準關稅」。 他曾強烈批評歐盟在貿易上的做法,聲稱歐盟是「為了坑美國而成立的」。

對歐盟徵收的20%「報復性」關稅現暫停至7月。

梅洛尼此前形容這些關稅「完全錯誤」,並表示它們最終會對歐盟和美國造成同樣的損害。

會議期間梅洛尼在關稅問題上沒有取得實質性勝利,但她確實說服特朗普接受了訪問羅馬的邀請,她表示這將是他會見其他歐洲領導人的機會。

鑑於歐盟與美國之間的緊張關係,如果特朗普同意在訪問期間會見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 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梅洛尼可能會將此視為一個重要的勝利。

梅洛尼將以所謂的「特朗普耳語者」的身份回到歐洲,明天她將在羅馬與美國副總統萬斯(JD Vance)會面,會進一步強化此形象。

這位意大利領導人小心翼翼地讚揚特朗普,並表現自己與美國總統觀點一致的立場。

在會後的聲明中,她批評「覺醒意識形態」,並支持「打擊非法移民的戰爭」。

她補充說,「我的目標是讓西方再次偉大,我認為我們可以一起做到。」

梅洛尼亦藉此機會宣傳自己政府的工作。她表示:「我很自豪能以意大利總理的身份坐在這裡,代表一個現今狀況非常良好的意大利——一個穩定且值得信賴的國家。」

她提到政府成功控制通脹、提升就業,隨即轉向特朗普,笑言:「請原諒我宣傳自己的國家,但你是商人,能理解我。」特朗普回以微笑。

2025 年 4 月 17 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及其內閣成員與義大利總理梅洛尼(左二)及其來訪官員在華盛頓特區白宮內閣會議室共進午餐。

Getty Images
2025 年 4 月 17 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及其內閣成員與義大利總理梅洛尼(左二)及其來訪官員在華盛頓特區白宮內閣會議室共進午餐。

梅洛尼沉浸在特朗普對她的盛讚——從稱讚她作為總理的工作至其意大利語聽起來「很美」。

美國總統讚揚梅洛尼在移民問題上採取強硬立場,並表示希望更多人像她一樣。梅洛尼表示,由於義大利樹立的榜樣,變化正在發生。她指的是昨天歐盟關於安全國家的公告。

不過,在被問及意大利的國防開支偏低時,她偶爾流露出些許不悅。

梅洛尼表示,她預計意大利將在六月舉行的北約會議上宣布,該國將能夠達到北約要求——每個成員國將2%的GDP用於國防。

國防開支一直是特朗普關注的重點,美國領導人一再要求北約盟國增加開支。

意大利是目前未達到2%門檻的八個國家之一,國防開支佔比為1.49%。

意大利反對派領導人卡洛·卡倫達(Carlo Calenda)表示,此次訪問有「兩個非常積極的成果」:梅洛尼「在烏克蘭問題上堅持既有立場,並成功說服特朗普在意大利會見歐盟領袖」。

卡倫達表示,梅洛尼「作為美國和歐盟之間的橋樑獲得了信譽」,但批評她對「特朗普打擊覺醒文化」的讚美。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