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我不敢回去」:BBC探訪受泰國邊境衝突波及的柬埔寨村莊

一名年輕女孩和一名婦女在臨時營地裡

BBC/Jonathan Head
BBC造訪了柬埔寨邊境地區,該地因與泰國的衝突已造成數十人死亡、數千人流離失所。

在柬埔寨所稱的竹雞村中,如今村子的正中央已經鋪設了一排排鐵絲網,並延伸穿過甘蔗田。

在鐵絲網後方、邊界另一側,高大的黑色屏障從地面升起,掩蓋了設置它們的泰國士兵。

這就是如今兩國之間新的、強硬的邊界——曾經開放、可供兩邊民眾自由往來的地方。

但在8月13日當地時間15:20,一切都改變了。

「泰國士兵過來叫我們離開,」惠絲·瑪麗絲(Huis Malis)說。

「然後他們就把鐵絲網鋪了出來。我問能不能回去拿我的鍋具,他們只給了我20分鐘。」

她是13個家庭之一,他們如今被隔絕在鐵絲網的另一側,與自稱已經居住與耕作數十年的房屋與田地分離。

泰國當局現在豎立了告示,警告柬埔寨人他們非法侵入了泰國領土。

在竹雞村,人們則主張,邊界應該沿著一個世紀前商定並設立的兩個石製界碑之間的直線劃分。

泰國表示,在與柬埔寨衝突不斷的當下,它只是單純地在保衛自己的領土。

但柬埔寨並不這樣看。

數月來,雙方在有爭議的邊界地段關係緊張,最終在七月爆發公開衝突,造成約40人死亡。

自那以後,雖然一個脆弱的停火協議維持至今,但在社群媒體民族主義情緒的推波助瀾下,雙方的「口水戰」仍然讓局勢緊繃。

英國廣播公司(BBC)曾前往柬埔寨的邊境地區,採訪了被夾在衝突中心的人們,並目睹了五天砲擊與轟炸所留下的部分破壞。

一名柬埔寨軍官在鐵絲網牆旁站崗。他身後是樹木和一塊黑色的屏障。

BBC/Lulu Luo
鐵絲網切穿柬埔寨村莊——一道一個月前尚不存在的新邊界標記。

在竹雞村,省長歐姆·列特雷(Oum Reatrey)哀嘆對泰國的行動對當地社區造成的經濟影響。他估計,由於邊境關閉,他們每天在關稅收入上損失達一百萬美元。

目前尚無人能夠計算出柬泰衝突造成的總成本,但數額肯定不低。

每年數十億美元的雙邊貿易額已減緩至涓滴之勢。數十萬名柬埔寨勞工離開了泰國,而泰國遊客也停止前往柬埔寨。由中國新建、作為吳哥窟名勝大門的暹粒新機場航廈,如今門可羅雀。

我們也被展示了一段影片,顯示憤怒的居民曾當著泰國士兵的面拆除鐵絲網。

省長表示,目前已要求民眾避免與泰方發生衝突,但憤怒情緒仍在9月4日與泰軍的另一場對峙中爆發。

兩名女子坐在地上,四個孩子面對鏡頭,其中一些孩子麵帶微笑。兩個小女孩坐在女子的腿上。另外兩個坐在地上,看著鏡頭。她們身後是一輛摩托車。

BBC/Lulu Luo
這些村民表示,泰國士兵強迫他們離開靠近邊境的家園。

在柬埔寨北部,戰爭所帶來的其他可見代價也逐漸浮現。 坐落於森林懸崖頂端、緊鄰邊境的柏威夏寺(Preah Vihear),正是兩國爭端的核心,亦是各自歷史敘事的象徵。

泰國民族主義者至今仍難以接受1962年國際法院的裁決,該裁決承認此寺屬於柬埔寨領土,理由是過去的泰國政府未曾對法國繪製的地圖提出異議,而該地圖將寺廟劃入柬埔寨境內。然而,國際法院並未對其他有爭議的邊界地區作出裁定,為今日的衝突埋下伏筆。

通往這座已有千年歷史的壯麗寺廟,一直以來從泰國一側進入都較為容易。我們的四驅車艱難地攀爬著柬埔寨方面修建的陡峭道路,才得以登上懸崖。

進入寺廟建築群後,很明顯它在七月底的砲火與交戰中受到了損害:兩座古老的石階已被炸毀,寺廟其他部分也因砲擊而出現破損,牆面佈滿彈片痕跡,地面上則有數十個積水的彈坑。

柬埔寨方面表示,他們已在寺廟及周邊地區記錄超過140個爆炸點,並稱這些皆為泰國在7月24日與25日砲擊所造成的。

通往古廟的石階似乎已受損,部分已經崩塌。寺廟入口旁有一棵樹。

BBC/Jonathan Head
古老的柏威夏寺中的階梯遭到破壞。

柬埔寨排雷行動中心的官員指出,現場發現未爆的集束炸彈——這是一種在世界多數地區被禁止使用的武器,但泰國軍方已承認曾使用過。 泰國軍方否認曾向柏威夏寺開火,該寺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泰方指控柬埔寨在戰鬥期間將士兵與武器部署於寺廟內,但我們並未看到任何證據,而且很難想像要如何將大型武器運上那條陡峭的道路並進入寺廟建築群。

目前,兩國都在利用這些爭議事件爭取國際同情。 柬埔寨已向教科文組織提出抗議,控訴柏威夏寺遭受破壞,並將在停火生效後被俘的18名士兵形容為人質。

泰國則展示證據,指出柬埔寨部隊仍在邊境地區埋設地雷,導致多名泰國士兵受傷。泰國認為,此舉顯示其不履行停火協議的承諾。

然而,我們所接觸的所有柬埔寨官員都強調,他們渴望結束衝突,並恢復與這個較大鄰國的關係。 但在這背後,仍潛藏著一種深層的不安——那是柬埔寨歷史中反覆出現的焦慮:作為一個被強鄰包圍的小國。

邊境封鎖令雙方都受苦,但由於柬埔寨遠比泰國貧窮,受害程度可能更深。 「你不能讓一隻螞蟻去對抗一頭大象,」執政黨柬埔寨人民黨發言人蘇耀拉(Suos Yara)說道。「我們必須接受自己是個小國,不像大象那樣龐大。那麼,小國又怎麼可能引發這場衝突呢?」

柬埔寨執政黨人民黨發言人蘇耀拉(Suos Yara)。他說話時舉起了手——他身穿著一套海軍藍色的西裝。

BBC/Lulu Luo
柬埔寨執政黨人民黨發言人蘇耀拉(Suos Yara)

但這正是泰國指控柬埔寨政府所做的事。 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的獨立研究顯示,在7月全面衝突爆發前數月,邊境地區已出現軍事增援的模式,其中大多數是由柬埔寨部隊進行的。

接著在6月,前首相洪森——仍是柬埔寨最具影響力的人物——洩露了他與當時的泰國首相貝東丹·西那瓦(Paetongtarn Shinawatra)之間的對話。對話中她似乎向洪森提出讓步,並批評了自己的軍方。 這場政治尷尬導致泰國憲法法院先是暫停她的職務,後來更將她免職。

泰國方面形容這是東南亞聯盟(ASEAN)成員國領導人首次介入鄰國事務,並引發政治危機。 毫無疑問,這一事件火上加油,使得泰國政府如今都難以在邊境問題上採取和解立場。

令人難以理解的是,洪森這位老謀深算的政治人物,為何選擇破壞與西那瓦家族的舊有友誼,並升高邊境緊張局勢。 柬埔寨政府似乎尚未準備好回應有關洩密的質疑。

「洩密問題只是小事,與曼谷正在發生的權力鬥爭相比不算什麼,」柬埔寨人民黨發言人蘇耀拉(Suos Yara)表示。他將矛頭指向泰國軍方,認為其利用衝突來擴大自身影響力。

他重申柬埔寨長期以來的立場:呼籲泰國接受有爭議的法國地圖,以及國際法院(ICJ)的介入。

一條土路穿過流離失所家庭營地,營地由用藍色防水布搭建的臨時帳篷組成。一位婦女正在路上行走,另一位婦女正從騎著摩托車、用塑膠袋兜售雜貨的男子手中買蔬菜。照片前景中可以看到一個小女孩正在行走。

BBC
這座位於柬埔寨邊境附近的臨時營地,成了5,000個流離失所家庭的避風港。

儘管政治人物與官員仍在持續角力,許多因戰火而流離失所的柬埔寨民眾至今仍未返家,即使他們被安置在條件惡劣的臨時營地中。 我們探訪的營地中,有五千個家庭住在簡陋的防水布下,四周泥濘不堪,衛生設施極為有限。 一座公共廚房為他們提供晚餐——馬鈴薯湯。

在泰國一側,庇護所的條件好得多,所有被疏散的民眾在停火後幾天內便已返家。 「當局告訴我們情勢尚未穩定,」一位住在柬埔寨營地的婦女說。「我住得離邊境很近,不敢回去。」

確實,五天的砲擊仍留下未爆彈藥。 但柬埔寨境內關於衝突的大量錯誤資訊——例如毫無根據地警告,聲稱泰國即將發動攻擊,甚至使用毒氣——也製造了恐懼氛圍,使人們不敢回到家園。

營地主要通道上豎立著一塊大標語牌,上面寫著:「柬埔寨需要和平——最終」。 這是我們在柬埔寨與每位受訪者交談時都聽到的心聲。

然而,要實現和平,兩國的領導人——無論是文職還是軍方——都必須緩和目前爭端中強硬的民族主義言論。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