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與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之間的關係是否已經脫軌?
俄羅斯的一家知名報紙認為是如此,並以運行的火車作為比喻來形容當前美俄關係的狀態。
小報《莫斯科共青團報》(Moskovsky Komsomolets)近日宣稱:「正面衝突似乎已不可避免。」
「特朗普號列車與普京號列車正高速迎面駛向彼此。」
「而且雙方都不打算轉向、停下或倒退。」
對於「普京號列車」而言,是全速前進,持續推動所謂的「特別軍事行動」——即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克里姆林宮領導人並未展現任何結束敵對行動、宣布長期停火的意願。
與此同時,「特朗普號列車」則加快施壓莫斯科的步伐,要求其停止戰鬥:宣布最後期限、發出最後通牒、威脅對俄羅斯加碼制裁,並威脅對俄羅斯的貿易夥伴如印度與中國課徵高額關稅。
在此之上,特朗普總統還聲稱已將兩艘美國核潛艇重新部署至更靠近俄羅斯的位置。
當話題從火車轉向核潛艇時,就知道事態已相當嚴峻。
但這是否意味著白宮真的在烏克蘭問題上與克里姆林宮快要「迎頭相撞」了?
特朗普特使史蒂夫·維特科夫(Steve Witkoff)本週訪問莫斯科,是否顯示儘管雙方姿態強硬,美俄之間仍有可能達成結束戰爭的協議?
特朗普第二任期初期,美俄雙邊關係似乎正穩步重啟,毫無正面衝突的跡象,甚至一度看起來普京與特朗普同乘一節車廂,相向前行。今年二月,美國在聯合國與俄羅斯站在同一陣線,反對一項由歐洲起草、譴責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決議。
當月兩位總統通話時還談到互訪的可能性,普京—特朗普峰會彷彿隨時可能舉行。
與此同時,特朗普政府對基輔施壓並與美國的傳統盟友如加拿大和丹麥發生摩擦。在演講和電視訪談中,美國官員對北約與歐洲領導人提出尖銳批評。
這一切對克里姆林宮而言可謂悅耳之音。
俄羅斯科學院安全研究中心的政治學者康斯坦丁·布洛欣(Konstantin Blokhin)3月對《消息報》(Izvestia)表示:「美國現在與俄羅斯的共通點比與布魯塞爾或基輔還多。」
隔月,《消息報》更是大肆讚揚:「特朗普派是革命者,是體制的破壞者。只能支持他們。西方的團結已不復存在。地緣政治上,它已不再是聯盟。特朗普主義迅速而果斷地摧毀了跨大西洋共識。」
與此同時,特朗普特使史蒂夫·維特科夫(Steve Witkoff)成為俄羅斯的常客,在短短兩個多月內造訪四次,並與普京進行長時間會談。某次會面後,克里姆林宮領導人還送他一幅特朗普肖像畫,讓他帶回白宮。
據稱特朗普總統對此舉「深受感動」。
但特朗普總統想要的不只是畫像,他希望普京簽署一項無條件的全面停火協議,以結束俄烏戰爭。
普京認為俄羅斯在戰場上正掌握主動權,儘管聲稱莫斯科致力於外交解決方案,卻仍不願停止戰鬥。
這也是特朗普對克里姆林宮日益感到挫折的原因。
近幾週,他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城市的持續攻擊為「令人作嘔」、「可恥」,並指控普京在烏克蘭問題上「胡說八道」。
上月,特朗普對普京下達50天最後通牒,要求其結束戰爭,威脅祭出制裁和關稅。隨後他又將期限縮短至10天。該期限將於本週末到期,目前尚無跡象顯示普京會屈服於華盛頓的壓力。
但說到底,普京切實感受到的壓力有多大?
紐約新學院(The New School)國際事務教授妮娜·赫魯雪娃(Nina Khrushcheva)認為:「由於特朗普改變了太多期限,反覆無常,我不認為普京會把他當回事。」
「普京會戰鬥到最後,除非烏克蘭說:『我們累了,願意接受你的條件。』」
「我認為普京坐在克里姆林宮裡,認為自己正在實現俄羅斯沙皇乃至斯大林等總書記的夢想,向西方展示俄羅斯不應被看輕。」
從上述描述來看,普京和特朗普之間的正面衝突似乎不可避免。
但未必如此。
特朗普自認是偉大的交易好手,從目前情況來看,他仍未放棄與普京達成協議的努力。
維特科夫本週將再次訪問俄羅斯,與克里姆林宮領導人會談。我們尚不清楚他將帶來何種提案,但莫斯科一些評論人士預測,此次將是「胡蘿蔔」多於「大棒」。特朗普總統週日(8月3日)曾表示,俄羅斯「似乎很擅長規避制裁」,此言引起關注。
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MGIMO)政治理論副教授伊凡·洛什卡列夫(Ivan Loshkarev)週一對《消息報》表示,為促進對話,威特科夫可能會提出「在烏克蘭達成協議後,對俄羅斯開放的合作優惠方案」。
這是否足以說服克里姆林宮在三年半的戰爭後尋求和平?
這尚無保證。
畢竟,普京至今在烏克蘭問題上仍堅持其最大化要求,包括領土、烏克蘭中立以及烏軍未來的規模。
特朗普想要的是協議,普京想要的是勝利。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05/08/2025 05:00PM
05/08/2025 05:00PM
05/08/2025 05:00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