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連工業大學在上週二(7月8日)發布通告指名稱一位在校女生因「與外國人有不正當交往」,「有損國格、校譽」,擬開除其學籍。此公告迅速引起民眾震怒,專家指出此處分決定有「名譽謀殺」之嫌。
這則通告追溯至去年末,一個電競比賽在上海舉辦錦標賽,一名烏克蘭選手賽後在粉絲群內發出與一名中國籍女粉絲的合影,引起爭議。
大連工業大學如何驗證一個在被中國防火牆屏蔽的通訊軟件上的影像是其在校生?為何2024年12月的事情到7月才公開發出告示?大連工業大學沒有給出相關解釋。
通告發布之後,中國媒體在沒有聯絡到學生本人、也沒有通過大連工業大學得到回應的情況下開始聚焦報導該電競選手本人的私生活,這些和私生活相關的八卦報道被多家中國官方媒體接力轉發,涉事女生的全名亦被掛上多個社交平台熱搜,引起民眾熱議。
這則公告還顯示,學校已經在4月通過多種方式向學生送達《學生違紀擬處分告知書》,並表示「為充分保障各方權利,現改為以公告方式送達,自公告發布之日起滿60日即視為送達」,表示學生如果持有異議,可以在9月7日之前以書面或口頭形式陳述、申辯。
本週日,該烏克蘭電競選手在X上發布回應,表示在粉絲群聊裡,他所發佈的合影沒有任何親密暴露行為,並說沒意識到這會給一個人的個人處境帶來如此影響。
此外,他在次日追評表示,他從未表達過「中國女生很廉價(easy)」。
但網民對此含混回應並不滿意。
「你是否經過他人允許錄製所有的視頻內容(並非某一段而是所有視頻);你是否承認曾在社交媒體對東亞女性做出極度負面評價;如果因為你偷拍的視頻對某個人的生活學業人生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你是否應該真誠的想辦法與當事人溝通協商處理;你明知無良媒體所披露的大量信息為不實內容,作為當事人是否應該積極闢謠為本事件另一位當事人澄清並爭取合法權益?」有網民在X上如此質問他。
此前,網路流傳該烏克蘭男子將二人親密影像資料上傳至Telegram頻道粉絲群聊,BBC中文無法獨立核實其真實性。
烏克蘭人對於製作、傳播、持有色情内容(包括視頻和照片)並且屬於嚴重侵犯他人隱私權都有明確規定,且寫入刑法。
對於憤怒的中國民眾來說,事件關注更中心議題亦在與學校的處理方法:一指中國媒體未加核實討論私生活有「蕩婦羞辱」之嫌;二指「有損國格」一詞用得荒謬;三指開除學籍處分過重。多名律師接連發文斥責學校「處理不當」。
「你可以說這兩個人道德有瑕,道德有瑕為何會導致兩人姓名全網遊街?南京網紅老頭涉嫌性犯罪,他的名字沒有公示,甘肅水域鉛污染,涉事人姓名沒有公示,一個女生發生雙方知情同意的交往,她名字就被官方媒體公示了?」一位網友在微博上如此留言。
「這是一種榮譽謀殺,」在中國從事性別平等教育多年、且參與編纂媒體應該報導性別議題手冊的性別公益媒體創辦人陳女士對BBC中文講述了自己的看法。由於中國近年來對性別平等活動持續打壓,出於安全考慮,她要求匿名接受訪問。
「這件事背後還有中國對於『浸豬籠』行為的熱捧,也就是西方的獵巫,對女性的道德貞操審判熱情促成了這件事走上熱搜,」她說。
事件發生後,多位律師公開發文譴責大連工業大學。
這則通告發布在大連工業大學網站上,指出這名學生在12月16日的不當行為造成了「惡劣的負面影響」,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和《大連工業大學學生違紀處分規定》作出開除學籍處分。
值得注意的是,這份通告列明的由中國教育部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第三十條第六款僅說明學生「退學」所適用的範圍,和「開除學籍」有本質區別。退學強調學生學業未完成,但開除學籍是帶有懲罰性質的舉措,將進入學生檔案,作為污點長期存在。
回到大連工業大學所指出的條例,中國教育部出台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第三十條指出的是包括傷殘、長期曠課、未能完成學業等,並非違紀行為,第六款為補充款項,即「學校規定的不能完成學業、應予以退學的其他情形」。是《規定》的第五十二條才列明「開除學籍」適用範圍,包括刑事犯罪、學術不端、侵害他人或阻止合法權益且造成嚴重後果等。
但在該校自己製作的校規手冊上,通告指出的第十九條則把包括「學習期間發生未婚性行為者」、「與外國人不正當交往,有損國格、校譽的」這些行為都列為或需記過及以上處分行為。
北京大學法學教授趙宏撰文表示大連工業大學校規「超越法定職權」,「違法減損權利和課予義務」,背離了包括《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以及《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等上位法的規定和精神,「根本無法為其開除決定提供正當性依據」。
她指出,這則通告既沒有維護和尊重學生最基本的受教育權,也沒有尊重學生的個人隱私,涉嫌侵犯隱私權,是「對個人基本權利和自由的粗暴干預」。「為維護各方權利」一句毫無根據,再次公告送達只是再度構成對這名女生的「極大精神羞辱」。
「真正有損國格的,是用陳腐道德誡命、無端剝奪學生權利的教育機構,」趙宏這樣寫。
值得注意的是,大連工業大學事件發展至今,大連工業大學和學生並未公開回應民眾疑慮,何種行為被稱為「不正當關係」,為何延遲至今才發出此告示,BBC中文不能獨立驗證其原因,學校和學生都沒有公開回應這些問題,只留下女學生的個人感情生活被網友貼出議論。
此外,陳女士指出大連工業大學事件過程頗有「榮譽謀殺」的影子。
陳女士認為,大連工業大學事件的輿論發酵背後與男性將女性作為所有物的固有概念大有關聯,女性作為一種生產資料存在,這樣的思維模式並不會因為一個國家、社會集體的生產力的進步而進步、或者代謝掉。
大連工業大學的校規將「女性作為附屬產品」的思想、以及衍生出的恐懼制度化、合理化,中國女性和外國男性交往使得男性群體產生「被侵虐」的恐懼,「因為所有物被侵佔了」,由是要做出反擊和懲罰。
「在此基礎上生出的孝道、性權等,都是具有高度功能性的行為,女性是作為資源的一部分參與了這個敘事討論,」陳女士這樣講述。「那麼在這個背景下,這個女生做出了背離種族的行為,就被看作不可饒恕,首先要對她進行道德譴責,然後懲罰、抹殺。在這個敘事裡,責任義務是先於一切的。」
陳女士告訴BBC中文,在一些國家,這樣的心態所表現出來的是直接的人命事故,但在中國,「榮譽謀殺」往往以致使當事人「社會性死亡」的形式展開。
此前在2019年,山東大學「學伴」事件在中國引起熱議。當時,該校嘗試為初來乍到的外籍人士安排本校生作為「學伴」互幫互助、融入生活,這個制度被民眾曲解為「給外籍學生發女伴」並招致抵制、嘲諷、謾罵。
短视频平台上,「中国女人只嫁中国人」、「着汉服、坠高楼」等话题热度不减,此事件以山東大學取消「學伴」計劃告終。
時至今日,在中國社交軟體上,中外夫妻組合裡,妻子為中國人的組合也往往更不受祝福。
此外,她認為最早接力開始報道此次案件的中國媒體都「沒有履行自己的職責」,亦有錯處。
陳女士指出,在整個事件發酵初期,中國媒體抓住私德研究、在沒有訪問到直接當事人的情況下「給雙方都安排了一個既有伴侶,利用民眾的窺私慾、以及男性的恐懼去達成更好的流量」。
「一個去年的事情被翻出來報道,事實核心是一個中國女性和外國男人發生性關係,這是什麼很有新聞價值性的東西嗎?如果沒有後續民眾自發跟進去探索其中法律緣由和敘事框架上的問題,我們能看到的就是另一場社會意義的『榮譽謀殺』,只是社會進步了,民眾知道這件事不該是這樣的,」陳女士這樣說。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16/07/2025 05:00PM
16/07/2025 05:00PM
16/07/2025 05:00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