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印度和中國努力重建關係,但保持謹慎的態度

2016 年9月4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在中國杭州出席二十國集團峰會時與印度總理莫迪握手。

Getty Images
專家稱,快速變化的地緣政治迫使印度與中國接觸以重建關係

在經歷了多年邊境的緊張局勢之後,印度與中國似乎正在逐步重建關係。然而,更大的挑戰與猜疑依然存在。

上個月月底,兩位印度高級官員訪問中國,此舉被視為雙邊關係回暖的跡象。

今年六月,印度國家安全顧問阿吉特·多瓦爾(Ajit Doval)與國防部長拉傑納特·辛格(Rajnath Singh)也分別前往中國參加上海合作組織的會議。

上海合作組織是一個由中國、俄羅斯、伊朗、巴基斯坦等十個成員國組成的歐亞安全組織。辛格是五年來首位到訪中國的印度高級官員。

中印之間緊張關係的核心是一條長達3,440公里(約2,100英里)、界線模糊的爭議邊界。邊境沿線的河流、湖泊與積雪山峰導致邊界線經常變動,使得雙方士兵在多處地點都會面對面,間中亦會引發衝突。

2020年6月危機升級,雙方在拉達克(Ladakh)的加勒萬河谷爆發衝突,造成自1975年以來首次致命性的對抗。至少20名印度士兵與4名中國士兵喪生。此後,雙方軍隊在多地持續對峙。

然而,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與現實情勢似乎促使雙方在多項議題上需要尋求共識。

去年底,雙方就拉達克的主要摩擦點達成協議。

今年一月,德里與北京同意恢復直航,並且放寬自2020年衝突後實施的簽證限制。

同月,印度朝聖者在中斷六年後,獲准前往西藏自治區的聖山岡仁波齊(Kailash)與神聖湖泊朝聖。

但專家指出,仍有其他障礙存在。

對印度而言,中國是其第二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額去年超過1,270億美元(約934億英鎊)。印度在進口方面高度依賴中國,尤其是稀土礦物。

因此,邊境地區的和平對於促進經濟關係非常重要。

2020年9月2日,印度軍隊車隊運送增援部隊和物資,沿著印度加岡吉爾與中國接壤的高速公路駕駛。

Getty Images
印度和中國軍隊在拉達克加勒萬河谷發生衝突,造成至少20名印度士兵和4名中國士兵死亡。

隨著北京對台灣的關注日益加深,中國目前也希望與印度的喜馬拉雅邊境保持和平。

但在戰略層面上,中國懷疑西方國家正利用印度來制衡其崛起與日益增長的影響力。

因此,除了解決邊界爭端之外,北京也希望與印度的關係在其他領域有所改善,以制衡德里日益依賴美國及其盟友來維護安全的趨勢。

這包括增加中國對印度的出口、擴大對印度的投資,以及取消對中國工程師與工人的簽證限制。(自2020年衝突後,印度以安全為由禁止數十款中國應用程式,並對中國投資實施限制。)

專家指出,地緣政治的快速變化——特別是自特朗普總統第二任期上任以來的美國局勢——也促使德里尋求與中國接觸。

「印度以為自己會成為(美國)非常親密的戰略盟友,但他們並未從華盛頓那裡獲得預期的支持,」紐約州立大學奧爾巴尼分校的克里斯多福·克萊瑞(Christopher Clary)教授告訴BBC。

起重機和推土機正在拉達克搬運泥土。

Anbarasan Ethirajan/BBC
印度正在拉達克地區建造公路基礎設施,該地區是兩國緊張局勢的核心。

今年五月,在與宿敵巴基斯坦的邊境衝突期間,德里也目睹了北京與伊斯蘭堡之間日益增強的軍事合作。巴基斯坦在為期四天的衝突中,使用了中國製造的戰鬥機、防空系統以及空對空飛彈。

衝突結束後,特朗普總統多次聲稱他曾在雙方之間進行斡旋以促成停火。

這讓德里感到尷尬,因為印度堅稱是直接與巴基斯坦官員對話以停止戰鬥,並強烈否認任何第三方調解的說法。

數週後,特朗普又在白宮設宴款待巴基斯坦陸軍參謀長阿西姆·穆尼爾(Asim Munir),這讓德里更加不滿。

與此同時,美國與印度也正緊鑼密鼓地進行貿易協議談判。特朗普威脅稱,若在8月1日前未能達成協議,將對包括印度在內的多個國家實施對等關稅。

「鑑於特朗普總統對於印巴調解以及貿易談判的聲明,德里方面感受到,現在正是與中國等國接觸的時機,」克萊瑞教授表示。

拉達克楚舒勒地區的景色,神殿前豎立著廣告牌,背景是荒涼的棕色山脈。

Anbarasan Ethirajan/BBC
中國日益宣稱對拉達克部分地區和整個東北部阿魯納恰爾邦擁有主權。

戰略專家認為,華盛頓將德里視為對抗中國日益強勢的一道防線。但由於美國總統行事難以預測,德里如今對於在未來可能與中國發生衝突時,美國會在多大程度上支持印度產生疑慮。

由美國、日本、澳洲與印度組成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在特朗普政府第二任期內已退居次要位置。

「近年來,中國在其他多邊組織中也大幅提升了影響力,例如上海合作組織以及金磚國家這些新興經濟體聯盟,」前印度大使斯托布丹(Phunchok Stobdan)表示。

他說,印度因此正採取務實的策略。

「同時,印度也不希望在國內被視為對中國作出太多的讓步,」他補充道。

除了美國,印度也密切關注其長期盟友、主要武器供應國俄羅斯在烏克蘭戰爭後如何向北京靠攏。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遭西方制裁,使莫斯科更加依賴出口能源到中國。

莫斯科也仰賴北京的關鍵進口與投資,這一切都讓德里對未來可能與中國發生衝突時,克里姆林宮會採取的立場感到警惕。

2024年10月23日,印度總理莫迪、俄羅斯總統普丁、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俄羅斯韃靼斯坦共和國喀山舉行的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

Getty Images
印度正密切關注其長期盟友和主要武器供應國俄羅斯如何向北京靠攏。

中國也正在利用其工業,對於依賴其進口的多個國家施加壓力——而像印度這樣的國家擔心這些限制可能會影響其經濟增長。

「中國近來利用貿易作為對抗印度的武器,包括暫停了稀土磁鐵和化肥等關鍵產品的出口。這些舉措可能會影響印度的製造業與農業部門,」斯托布丹表示。

稀土磁鐵對汽車、家電與清潔能源等產業尤其關鍵。中國自四月起對其出口實施限制,並要求企業必須取得許可證。

印度汽車工業協會已警告,若這些限制不盡快放寬,生產可能會受到嚴重影響。針對這些擔憂,印度政府表示正與北京進行磋商。

儘管中國有意促進雙邊的商業往來,但在與印度的其他領土爭議上,並未展現出任何妥協的跡象。

近年來,中國日益強調對整個印度東北部阿魯納恰爾邦(Arunachal Pradesh)的主權,並稱其為「藏南地區」。

德里則堅稱阿魯納恰爾邦是印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並指出該邦的人民定期參與選舉,選出自己的邦政府,而這沒有任何妥協的空間。

「如果中國與印度都不放棄對主權的概念,那麼他們將永遠處於對抗的狀態。如果雙方能在藏南地區(或阿魯納恰爾邦)問題上達成協議,那麼兩國將實現永久和平,」上海復旦大學的沈丁立教授對BBC表示。

目前,德里與北京都清楚,雙方的領土爭端在短期內無法解決。

他們似乎願意建立一種互利的工作關係,並希望能夠共同避免緊張局勢,而不是依賴任何全球勢力集團來獲得支持。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