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美國國債:中國落至第三大持有國,是否和當前的中美貿易戰有關?

货币

Getty Images

5月12日,中美兩國發表聯合聲明,把互相施加的關稅大幅下調,並且設定90天的談判期限。分析人士認為,特朗普同意暫停大部分關稅,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美債面臨的尷尬局面。

自特朗普第一任期以來,曾經作為美債最大持有者的中國,開始逐步減持美債,俄烏戰爭後,這一進程進一步加劇,中國持有量也下滑至第二位,低於日本。

5月16日,美國財政部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3月英國投資者持有的美國國債金額(7790億美元)超過了中國(7654億美元),中國落到了美國第三大持有美債的外國投資者。

在中美談判過程中,美債漲跌牽動著財政部的發債成本,這也是財政部長貝森特的主要工作,因此中國是否會將美債「武器化」的話題再次引起關注。

到底誰在拋售美債?

債券收益率與價格反向相關,收益率飆升往往意味著市場的拋售導致債券價格下跌。舉例而言,100美元的債券,到期後獲得103美元,那麼其收益率是3%;但是如果市場拋售債券,那麼只能按照低於票面價格的98美元賣出,到期還是獲得103美元,收益為5美元,那麼收益率為5/98美元,即5.1%。

不僅是美債價格在急跌,特朗普「解放日」關稅日後,美國金融市場面臨罕見的三重局面:美國股市下跌、美元走弱,以及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

摩根大通市場和投資策略部主席岑博智(Michael Cembalest)表示,類似情形自1970年以來僅發生過13次,而今年這次是自1981年以來首次出現這種現象。

岑博智解釋,一般來說,市場不確定性上升時,美國國債和美元通常會走強,而此次股市拋售期間,美債未能發揮「避風港」的作用,違背了傳統的既定關係,引發人們對於投資者這一資產類別的信心是否受到動搖的質疑。

大幅美元的画

Getty Images
對比最高點,中國目前持有的美債減少了超過40%。

另一個疑問是,外國投資者(尤其是中國)是否在出售或「武器化」其美國國債以進行報復?還是這可能成為貿易談判的籌碼?

摩根大通的一份報告研究認為,中國並未在結構上進行減持美國國債的動作。儲備管理者傾向於持有短期美國國債,而非近期遭到拋售的10年或30年長期國債。此外,中國一直不願大規模拋售,因為市場無法迅速吸收如此大量的債務,這樣做會導致其剩餘儲備的價值下降。此外,近期的趨勢主要由私營部門的資產配置決策驅動,而非官方將國債「武器化」所致。

經濟學人智庫(EIU)高級經濟學家徐天辰此前向BBC中文表示,在特朗普執政的第一任期內,中國開始減持美國國債,但在2022年至2024年期間,這一行為變得更加激進,顯然意圖減少對美國國債市場風險的直接暴露。自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西方對俄羅斯實施的金融制裁,可能使中國意識到其海外金融資產的安全性問題。

貝森特

Getty Images
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在4月9日特朗普宣布暫停關稅後的幾分鐘內向記者發表講話。

美債的風險

美國政府目前債務高企,總負債36萬億美元,其中約10萬億美元今年到期,這佔到美國GDP的30%,美國政府一年的財政收入在5萬億美元左右,而每年的債務利息支出就達到1萬億美元。

巨大的償還壓力下,美國政府不得不「發新債償舊債」,然而如果此時市場上的美債收益率飆升,將會大幅增加財政部的發債成本,使財政壓力雪上加霜。

理論上講,中國政府依然持有7600億美元的美債,一旦拋售,確實可能造成全球市場大地震,推動利率飆升。

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因為美國國債收益率是美國消費者和企業信貸的一個參照指標,從公司債到住房抵押貸款的各種利率將會上升,可能導致經濟放緩。

因此路透社將拋售美債形容為「核武選項」。然而,對於中國而言,摁下這個「核武按鈕」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最直接的壞處是投資損失。如果中國選擇拋售美債,會造成美債價格暴跌,中國手中剩餘的美債也會貶值。

其次,中國手中的美債,還是穩定人民幣匯率的重要工具。一旦人民幣面臨大幅貶值,為了穩定匯率,中國政府可以出售美國債券,買入人民幣。

路透社援引美國財政貝森特上個月的觀點——將美債武器化對中國來說既危險又困難。如果中國允許人民幣自由浮動,未來可能會放開手腳,但目前來看習近平表達了保持人民幣穩定的強烈願望。所以,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客觀上將阻礙中美兩國快速金融脫鈎。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