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南方佛山的一間工廠車間內,中央有一大片空地,工人們本應在這裡焊接供應美國市場的高端氣炸鍋。
王薦表示,他設計的氣炸鍋能以智能手機操控,亦具備烘焙、燒烤等多種功能,深受美國客戶讚賞。
但在4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發起的「解放日」關稅政策生效,對所有中國進口貨徵收最高達145%的關稅,美方客戶隨即要求他暫停生產。
「為了40名員工,我努力在焦慮中保持微笑,」王薦接受BBC訪問時說。
隨着周三中美達成協議,緩解兩國之間的貿易戰後,王薦的美國買家再度來電。
兩國仍然面臨部分關稅。目前美方對中國商品仍徵收至少30%的關稅,中方對美國進口商品則維持在10%,較先前的125%大幅下調。
但美中雙方週末在瑞士會談後達成的意外協議,為廠商帶來一絲喘息空間。
「目前美國客戶願意負擔關稅,當然,他們也要求我們降低部分成本,我們需要跟他們議價。」王先生說。
王薦曾於美國特拉華州修讀工程,為研發這款氣炸鍋模型耗時三年。他表示,創辦公司花費了50萬美元,突然實施關稅令他大為震驚。
他說:「那種感覺就像父母離婚一樣。中國與美國是全球最重要的經濟與文化強權,若兩國突然分道揚鑣,世界將變得難以想像。若關稅高達145%,意味著我們要告別彼此了。」
不過他亦補充道:「中國有句話叫『塞翁失馬,焉知非福』(good fortune comes out of bad)。」
王薦相信,他的「福氣」是這場貿易戰反而促使他加快業務多元化的計劃,不再只跟美國做生意。
這正是北京認為自己在與華盛頓談判中握有優勢的原因之一。中國擁有其他選擇,官方亦積極鼓勵國內企業拓展在非洲、南美及東南亞等地的業務。
多間中國企業亦向BBC表示,正計劃多元化,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這或許意味著,從長遠來看,中美關係將呈現「漸行漸遠」,而非徹底決裂。
特朗普曾表示,他或會在本週內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全球兩大經濟體在達成90天的經濟戰「停火」協議後,將展開新一輪談判。
北京方面將這項協議視為一場勝利——不僅對中國而言,也對所有面臨美國關稅的國家而言。
但這場「勝利」並非毫無代價。
在順德——擁有「家電之都」之稱的地區——走一圈,便可感受到製造業正面臨的困境。
在佛山,工人利用傍晚較涼快的時段稍作放鬆,他們幾乎佔據了當地公園的每一個角落。
白天,他們在工廠內打包、鑄模、組裝各類你家中廚房可能找到的電器產品——從瓦斯爐、洗衣機,到熱水壺與雪櫃。
夜晚下班後,有人在公園一角跳廣場舞,另一邊則打起激烈的籃球賽。
街道牆上張貼著各式招工海報,標榜「工作穩定、輕鬆」,如在家電廠打包和上螺絲的工作,30天工期、時薪16元;或組裝冷氣機,時薪可達20元。
但中介向我們表示,許多工廠——尤其是與美國業務相關的——已經停止招聘,甚至有些已關閉了部分生產線。
BBC被告知,一些工人為了節省開支,會選擇在公園過夜。他們當中許多人從數百公里外的家鄉前來佛山謀生。
鄰近地區的一些簡易旅舍提供每晚20元的床位,這相當於他們的時薪。工人們都想把賺來的錢存起來寄給家人。
這正是特朗普政府試圖描繪的中國現況:經濟增長放緩、失業率上升,以及長期的住房危機。
「我們並不是想傷害中國,」特朗普在宣布貿易協議後說,但同時補充指中國「已經受到非常嚴重的傷害」。
「他們關閉了很多工廠,出現了不少社會動盪,他們很高興能與我們達成協議。」
然而,這番說法或許誇大了中國的經濟困境。中國在電動車與太陽能板生產方面仍居世界領先地位,並且在人工智能技術上亦取得顯著進展。
中國官方亦一再強調,國家有能力承受經濟戰的痛苦。不過,這場衝擊對部分處於第一線的基層民眾而言,確實帶來切身影響,這或許是北京開始與美方重啟對話的原因之一。
最新一輪的「停火」協議引發了中美企業之間的新一波訂單潮,雙方業界都在觀望這份協議能否持續下去。
何科(He Ke),美國客戶稱他為「HK」,已召回原本返鄉的員工,重啟其名為「公源家具」的沙發(梳化)生意。
早在特朗普關稅升至145%之前,他的生產就已陷入停擺。
「我們立刻放了一天假。」何科說。「關稅達到50%,我們已經停工。當關稅達到145%時,我們肯定無法做生意。這是不可能的。」
他的生產線曾經有約200名工人,佔據整棟大廈其中四層。
自新冠疫情以來,他只需要一層樓和約40名員工。但他仍然有一些高端客戶——他聲稱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坐的也是他的工廠生產的沙發。
部分工人已經返回工廠,正將一張沙發抬上壓縮機,準備裝箱運送。
縫紉機的聲響此起彼落,工人們正將布料縫製成合適形狀,以包裹記憶棉坐墊。
何科表示,自2013年開始在佛山製造沙發以來,他目睹了不少變化。
「我們感覺到全球經濟不佳,國內經濟亦受到衝擊,這已影響到本地民眾的生活。過去外出消費時,我們花錢較為大方,對價格高低並不十分在意,只要喜歡就會購買。然而如今,若要購買價格較高的物品,便須再三考慮,因為賺錢實在不容易。」
與王薦和他的氣炸鍋業務一樣,何科亦表示正在考慮分散對美國市場的依賴,但他仍然對全球兩大經濟體能在未來90日內達成協議抱有希望。
「我只是個小商人,但我理解,兩國之間的角力終究只是暫時性的。如果他們想要長遠共存下去,雙方必然會坐下來談談。」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15/05/2025 05:00PM
15/05/2025 05:00PM
15/05/2025 11:00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