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美中日內瓦貿易會談:為什麼此刻展開對話?

美中貿易戰可能正在緩和,全球兩大經濟體已在瑞士展開會談。

兩國高層貿易官員於週六(5月10日)在瑞士舉行會談,這是自美國總統特朗普於一月對中方徵收關稅以來的首次高層會談。

當時中國隨即反擊,雙方展開你來我往的角力,彼此加徵關稅,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的新關稅高達145%,而部分美國出口產品也面臨高達125%的中國關稅。

過去幾週,雙方言辭強硬,彼此都試圖將對方描繪為更急於妥協的一方。

然而,在這個週末,雙方終於坐上談判桌。

為何會在此時談判?

挽回面子

儘管美中過去多次互徵關稅,雙方近期不斷釋出希望打破僵局的訊號,只是,誰會先讓步一直不明朗。

「雙方都不想給外界留下退讓的印象,」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所(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資深訪問學者、前美國貿易談判官奧爾森(Stephen Olson)指出。

「現在之所以開始談判,是因為雙方都認為在不會讓人覺得向對方屈服的情況下,可以邁出一步。」

不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週三強調,這場會談是「應美方的請求舉行」。

中國商務部也將談判描述為考慮「美國業界和消費者的呼籲」,塑造此次對話為對華府的善意回應。

但特朗普政府則堅稱,是中國官員「非常想做生意」,因為「他們的經濟正在崩潰」。

「他們說是我們發起的?我認為他們應該回去好好翻翻檔案,」特朗普週三在白宮回應記者提問時表示。

習近平身穿黑色外套,繫著淺藍色領帶,走在一排手持刺刀的俄羅斯士兵前面

Getty Images
當中國貿易官員前往日內瓦時,中國主席習近平正在莫斯科會見俄羅斯總統普京

但隨着會談臨近,總統的語氣變得具有外交意味。他在週四對記者表示:「我們都可以玩這些遊戲——誰先打電話、誰沒打——但那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會議室內發生什麼事。」

對北京而言,這場會談的時機也至關重要——正值習近平訪問莫斯科期間。週五,他以貴賓身份出席莫斯科舉行的勝利日閱兵,紀念二戰擊敗納粹德國80週年。

習近平與來自全球南方多國領袖並肩而立,向特朗普政府傳遞出明確訊號:中國不僅擁有其他貿易選項,還正在塑造自身作為全球領導者的替代角色。

這讓北京即便走向談判桌,依然能展示強勢姿態。

壓力來了

特朗普堅稱關稅將令美國更強大,北京則誓言「奉陪到底」——但事實是,這場關稅戰正在傷害兩國。

根據中國官方數據,工業產出受到衝擊,4月製造業活動跌至2023年12月以來新低。媒體《財新》本週發布的調查亦顯示,服務業活動創下七個月來最低水平。

BBC發現,中國出口商正受到高額關稅重創,貨物在倉庫中大量堆積。儘管如此,他們仍表現強硬態度,並尋找美國以外的新市場。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郝福滿(Bert Hofman)指出:「我認為(中國)意識到,有協議總比沒有協議好。」

「因此他們採取了務實立場,決定『我們需要開始談判了』。」

中國五一長假結束後,北京官員認為此時正是啟動談判的合適時機。

另一方面,關稅帶來的不確定性已導致美國經濟三年來首次收縮。

長期依賴中國製品的行業尤其憂慮。一位洛杉磯玩具公司負責人對BBC表示,他們正面臨「供應鏈全面崩潰」的風險。

一名身穿白襯衫和藍色牛仔褲、背著黑色背包的男子走在購物中心的走廊上,周圍擺滿了玩具店的毛絨玩具

BBC/Xiqing Wang
中國義烏是全球最大的玩具批發市場,去年中國向美國出口價值100億美元的玩具

特朗普本人也承認,美國消費者將感受到壓力。

他本月在一次內閣會議上說,美國小孩「可能只能有兩個洋娃娃,而不是三十個」,「而且這兩個洋娃娃可能還比平時貴幾塊錢」。

隨着通脹和經濟衰退的憂慮升溫,特朗普的支持率也出現下滑,超過六成美國人認為他過於專注關稅問題。

「兩國都感受到來自市場、企業和國內選民的壓力,需要提供一些能釋除疑慮的慰藉,」奧爾森說。

「在日內瓦舉行幾天會談,正好可以達到這個目的。」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

即使會談進展順利,但達成協議可能仍需一段時間。

「這輪會談主要是『建立接觸』」,郝福滿說。他補充指,雙方可能只是「交換立場」,若進展順利,才會「為後續談判制定議程」。

整體談判預計將需時數月,就如同特朗普第一任期時的情況。

當時,雙方歷經近兩年互徵關稅後,終於在2020年初簽署「第一階段協議」,暫停或削減部分關稅。不過,該協議並未涵蓋更棘手的議題,例如中國對重點產業的補貼,或解除剩餘關稅的時間表。

實際上,許多關稅措施在拜登任內仍然維持,而特朗普最新一輪的關稅則是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疊加。

奧爾森認為,這次可能會出現「升級版的第一階段協議」,也就是說,它將超越先前的協議,試圖處理更多敏感議題,比如,華府希望北京加強打擊非法芬太尼貿易,以及中俄關係等。

但專家警告,這些都還是遙遠的目標。

「困擾美中貿易關係的結構性矛盾,短期內不可能解決,」奧爾森補充說。「日內瓦這一輪會談,頂多只會產出些『對話坦誠』、願意保持溝通的溫和聲明而已。」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