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太空總署(European Space Agency)表示,有部分蘇聯時代的太空船可能在滯留軌道超過半個世紀後,重新進入地球大氣層。
Kosmos 482(有稱宇宙482號)於 1972 年發射,原本是執行金星任務,但未能脫離地球軌道,反而分裂成四個碎片,並在過去五十多年來繞行地球。
歐盟太空監測與追蹤中心(EU Space Surveillance and Tracking centre, SST)表示,其中一塊碎片——被認為是著陸器——「最有可能」於周六(5月10日)格林威治時間 06:16(英國夏令時間 07:16)重新進入大氣層。
目前尚不清楚該物體是否墜至地面,抑或是在大氣層中燒毀。
目前尚不清楚該物體究竟在哪個位置重新進入大氣層。
儘管專家對該物體重新進入大氣層的具體情況了解有限,但由於地球有 70% 的面積被海水覆蓋,因此不太可能造成重大損害。
歐洲太空總署的高級分析師萊門斯(Stijn Lemmens)表示,「你中彩票的機率都比被這塊太空碎片擊中的機率還要高。」
Kosmos 482的著陸艙設計旨在承受金星大氣層的極端高溫和壓力,這意味著它擁有堅固的熱盾和耐用的結構。
這也是為什麼專家認為它可能在無控的情況下成功穿越地球大氣層。
然而,Kosmos 482的降落傘系統原本是為了減慢著陸艙向金星下降的速度,經過超過 50 年的太空旅行後,它的降落傘系統可能已經退化。
萊門斯解釋說,「人造物體重新進入地球大氣層是相當頻繁的。」 他表示,大型太空船每週會有一次重返,較小的則是每天都會發生。
物體通常會在抵達地面之前,已在地球大氣層中燃燒殆盡。
中國的長征5號B火箭助推器於2022年重新進入並墜落在印度洋,天宮一號太空站則於 2018年大部分燃燒殆盡,並在太平洋上空解體。
Kosmos 482目前正受到國際太空機構的密切監測。
萊門斯表示,未來的太空船「應該以能夠安全脫離軌道的方式設計,最好是能夠進行可控的方式重返大氣層。」
這將能夠精確預測著陸地點,減少碎片撞擊人口稠密區域的風險,並保護人員和財產,同時「管理太空碎片對環境的影響」。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12/05/2025 11:00AM
12/05/2025 11:00AM
12/05/2025 11:00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