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執政黨人民行動黨(People’s Action Party, PAP)在選舉中以壓倒性姿態獲勝,是次選舉議題主要集中在生活成本和國家未來經濟穩定。
這是總理黃循財自去年成為黨魁以來首次帶領選戰,最終人民行動黨取得65.6%的選票,在國會的97個席位中獲得壓倒性多數。
週六,新加坡人帶著對通脹、工資停滯和就業前景的焦慮前往投票。
這次選舉結果被廣泛視為在全球局勢動盪之際,選民將人民行動黨視為一個「安全」的選擇。
「新加坡感覺特別脆弱,因為其經濟規模和對國際形勢的依賴……此外,我們是出了名的風險規避型選民。」新加坡國立大學(NUS)政治系副教授莊嘉穎說。
中間偏左的主要反對黨工人黨(Workers’ Party, WP)未能贏得更多席位,但保住其在國會的10個議席。
中間偏右的人民行動黨自1959年以來一直持續執政,使其成為世界上執政時間最長的政黨之一。
它享有新加坡人的強大支持,尤其是在人民行動黨統治下見證國家繁榮的老一代。
儘管選舉沒有舞弊和違規情況,但批評者也表示,該黨通過選區劃分和對媒體嚴格控制,長期維持不公平的優勢。
在此前的三次選舉中,人民行動黨的得票率曾兩度創下歷史新低,而工人黨則逐步擴大在國會的勢力。
人民行動黨在2020年選舉中,即使維持多數地位,但議席有所減少,此次選舉被視為對其應對新冠疫情表現的一次公投。
但週六的結果顯示人民行動黨重拾昔日實力,黃循財獲得選民強力授權。
在週日早上的電視講話中,他感謝選民,並表示選舉結果「將使新加坡在面對這個動盪的世界時,處於更有利的位置」。
「許多人密切關注這次選舉,無論是國際媒體、投資者還是外國政府,他們都會注意到今晚的結果。」他說。
「這是一個對政府的明確信號,代表信任、穩定和信心。新加坡人也可以從中汲取力量,展望我們的未來。」
儘管新加坡的開放和全球化經濟仍保持相對維健,但近幾年來通脹明顯飆升。
政府將此歸因於俄烏及加沙戰爭,以及供應鏈中斷等外部因素。然而,批評者則表示,富有爭議性的商品和服務稅(Goods and Services Tax, GST)上調進一步加劇通脹。
隨著美中貿易戰持續、以及美國實施10%的基準關稅,當局和專家警告經濟可能會受到衝擊,甚至可能出現技術性衰退。
在這種背景下,人民行動黨以「穩定」作為競選主題。
黃循財多次承諾,其團隊將「引領新加坡度過風暴」,並警告稱如果更多反對黨議員當選,他將在最需要良好管治的時候失去有能力的內閣部長。
這一說法引起許多選民的共鳴。一位只願意透露名字為阿曼達(Amanda)的人民行動黨支持者告訴BBC,她的初創企業因經濟環境而受到影響,客戶暫停部分項目。
「目前形勢不太好,存在很多不確定性……我希望一個有經驗的政黨(來領導政府)。」她說。
儘管人民行動黨近年來出現了一系列醜聞,包括還涉及一名內閣部長,但在選舉期間幾乎不是討論的焦點。分析人士指出,這些問題遠離人們的心思,他們對經濟狀況的關注更為迫切。
一些人認為選舉結果顯示對黃循財的信心,他領導新加坡應對疫情,當時定期向公眾發表講話,成為許多人熟悉的面孔。
「他展示了自己的能力,特別是新冠疫情工作小組的表現取得人們信任。他是掌舵者……並且展現了在未來全球金融不確定中的穩定性。」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講師 Rebecca Tan說道。
黃循財是第一名在首次選舉中成功提高人民行動黨得票率的總理。以往的總理在首次選舉通常會面臨得票率下降的情況,分析人士稱之為「新總理效應」,反映選民對新領導人所帶來的不確定性。
人民行動黨的強勢選舉結果,部分也與分裂的反對派有關,共有10個政黨與其競爭。除了少數例外,大多數表現不佳。
新加坡智庫、政策研究所研究員張家綺(Teo Kay Key)表示,儘管近期選舉顯示選民對政治多樣性的渴求,但最新結果「反映人們對目前反對黨議席的數量感到滿意」。
但她補充說,新加坡人在投票給反對派時似乎「更加挑剔」,並指出工人黨(WP)的表現。
即使未能贏得更多席位,但它在原來的選區中,得票率有所增長,並且在與人民行動黨的選區競爭激烈,鞏固了其作為國內最強反對派的地位。
工人黨的一名前工人黨議員及黨領袖畢丹星(Pritam Singh)捲入爭議案件,他們被裁定對國會撒謊,但今次選舉表現仍然強勁。許多工人黨支持者認為,這宗案件、尤其是針對畢丹星的案件,帶有政治動機。
在選區結果公佈後不久,畢丹星向支持者表示,「這次一直是艱難的選舉」。
但他補充說:「一切重新開始,我們明天重新開始工作,繼續前進。」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04/05/2025 05:00PM
04/05/2025 05:00PM
04/05/2025 05:00PM